本文目录
相砚识状元高中古代文化常识***乞丐与状元***中为何有的算命先生一生穷困潦倒从民间故事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情怀
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相砚识状元:
早春三月,大明帝京金陵,经过四年“靖难之役”的明成祖朱棣,终于登上皇帝宝座。初登大宝、百废待兴,朱棣决定开设恩科,海选天下良才。
四月十六就是殿试开始之日,各州府县推荐的一千多名举子齐聚金陵。京城中的十几家客栈为了招揽生意,争夺举子入住的商战打得如火如荼。
金陵城中最大的客栈高升客栈,自然也不甘落后。这天,高升的老板钱老广正为没有好的揽客点子急得团团转,对面大街上忽然传来“喀喀喀”敲击卜卦竹板的声音,钱老广心头一亮,立马备了大礼,坐着马车,来到了狗儿胡同刘铁口家。神相刘铁口独眼黑须,圆圆的脑袋大出常人一倍。他在金陵城中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被誉为“京城第一铁口神相”。
当初刘铁口也是一落魄举子,因殿试未中,无颜归家,在高升客栈生了场大病,幸亏钱老广帮他请医问药,才捡回一条命。可这场病后,刘铁口就被高烧烧坏了一只眼睛,他也索性断了科考念头,这些年一直在金陵城中靠给人相面度日。不曾想,他相面还相得奇准,很快声名远扬,十几年后,他已经在铁狮子胡同安家落户,娶妻生子了。
刘铁口听了钱老广的请求,呵呵笑道:“不就是给住在高升客栈中的举子们免费看相吗?这点小事,您放心好了!”
刘铁口声名在外,参加殿试的举子们听说入住高升客栈,就可得高人指点,都纷纷跑到钱老广这里预定房间。不出半月,高升客栈的三百多个房间就被抢住一空。
钱老广为了稳住举子们,就叫刘铁口每天只相十人。这天,刘铁口正在看相,就听客栈天井里有人嚷道:“黄先生,您测字太准了,帮我看看,我今年能否高中?”
那举子话音未落,就听一男子道:“测金一两,不准退款,莫抢莫抢!”
刘铁口一听高升客栈中又来了一位同行,连忙走出客房一看,只见天井正中放着一张八仙桌,桌边高背椅里端坐着一个中年人,这人身穿白袍,头戴儒巾,一双眼睛,凌厉逼人。
刘铁口相面的幌子已经挂在了高升客栈门口,这姓黄的跑这来搅局,分明是不把他刘铁口放在眼里。刘铁口正要发话,钱老广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咣”地一敲八仙桌子,对测字师道:“谁叫你在这里摆摊测字的?走,快走!”
没想到这黄先生却“哼”一声道:“不论名声大小,能者为师,难道有他刘铁口在,就不许别人测字不成?只要举子们一人给我写上一字,我就能测出他们今年殿试能否高中!”
入住高升客栈的举子共有三百多名,他们早就对刘铁口一天只看十人的臭规矩不满。听到黄测师打的保票,一百多名喜欢凑热闹的举子们“呼啦”一声,将他的八仙桌子团团围住,纷纷嚷着要测问前程。
刘铁口也想一探虚实,他对钱老广一摆手道:“好,既然黄先生如此有信心,就叫大家一人写一字测测。”
钱老广一见刘铁口点头,也乐得顺水推舟。他命伙计取来一沓白纸,叫举子们在纸上各写了一个字。不大一会儿,一百多张纸就交到了黄测师手中。黄测师草草看了一下,就把这沓纸“啪”地全扔到了桌上,然后用不屑的语气道:“测字不留情,留情不测字,各位恕黄某人嘴冷,写字的这些举子恐怕都与金榜前十名无缘!”
这些测字的举子们仿佛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一个个都愣住了,突然,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不准,不准,还是刘铁口相得准!”
刘铁口摆手制止了众举子的喧哗,转头对钱老广道:“还是请钱老板辛苦一下吧!”刘铁口的意思是叫钱老广带着伙计,敲开两百多名闭门苦读的举子房门,叫他们一人写一字,然后送下来再给黄先生看看。
也就一炷香的时间,两百多张写着墨字的纸就被伙计们送到黄先生手里。
经过黄测师的挑选,有三张纸最后被挑选了出来。那三张纸后面,分别写着三个人名――即墨县管仁合、楚雄关名士邵千秋和蜀中才子应天鼐。
这三个闭门苦读的举子被请下楼来,看着这三人鹤立鸡群的样子,那些嚷着黄测师测字不准的举子们也哑巴了。
刘铁口逼问道:“黄先生,可他们谁是探花、榜眼,谁又是状元呢?”
黄测师对刘铁口一抱拳道:“我虽然已经算出这三位举子必定高中鼎甲前三名,可是金榜上的排序,却要他们各自再写一字才知道!”
应天鼐个不高,可是豹头环眼,气定神足。他想了想,提笔写了一个“利”字。然后抱拳说道:“请黄先生给学生测一下!”黄测师点了点头说:“你应该是第三名探花郎!”
这个“利”字一边是禾苗的禾,一边是一把立刀,应天鼐为什么写出了一个“利”字就排在了第三名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应天鼐写字求测,谈起预测,都离不开《易经》,《易经》上写着――元亨利贞。元是第一,利排在第三位,这就已经说明应天鼐在金榜上的排序了!
管仁合高高瘦瘦,他也觉得这测字游戏挺有意思,他想了想,也提笔写了个“利”字。然后抱拳道:“黄先生,请赐教!”
邵千秋见前两人写的都是“利”字,他也乐得从众,一个“利”字写得龙飞凤舞。
黄测师看完两个相同的字道:“管仁合应屈居榜眼,而邵千秋绝对是本届殿试的状元!”
黄测师见众举子不信,又道:“本测师将从两方面给大家解释我的结论!”
先看他们的名字――管仁合。古语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怎么看,地利的“利”字都排在中间。可推断管仁合为状元和探花之间的榜眼。而邵千秋的名字更好解释――利在千秋。利字排在最前面,邵千秋自然就是状元。
刘铁口皱眉道:“这套用《易经》、俗语和成语的解释,只能说是很勉强!”
黄测师面不改色,继续道:“各位举子再看――应天鼐写的这个利字右边的立刀太小,与左边稻禾的禾不匹配,换句话说――刀小难于割倒旁边成熟的稻禾;邵千秋写的这个利字左右字形配合得度,右边的立刀不大不小,正好可以割倒左边的稻禾。而邵千秋写的“利”字旁边的立刀够大,割倒稻禾,取得功名应该不费吹灰之力了!”
刘铁口嘿嘿讥笑道:“一个举子十年寒窗,从写的字就能看出其学问,你通过分析他们写字的功力,再断定他们是否能鱼跃龙门的办法我也会!”
黄测师冷笑道:“那就请不服气的刘先生也测一测?”
“我测的结论和黄先生不同!”刘铁口道,“应举子提笔写了一个‘利’字,这就说明他做官做人念念不忘的都是利益;而邵千秋和管仁合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亦非治国大才!”
黄测师听刘铁口说完,先是一愣,然后讪笑:“夸夸其谈,莫非刘先生已经黔驴技穷?”
刘铁口气得一跺脚:“请钱老板派人把举子们的砚台都拿到天井中,然后摆成一排,刘某不用相人,只要看看砚台,就能知道他们谁能高中鼎甲!”
客店中的举子听完相砚定鼎之说,不由议论纷纷。钱老广也愣住了,这刘铁口相面确实有一套,但是单看一方方冰冷砚台,就知砚台主人能否高中,这也太不靠谱了!
为稳妥起见,钱老广将刘铁口拉到一边,低声道:“刘先生,您真有把握?”
没有金刚钻,谁敢揽那瓷器活?刘家祖传的就是做砚手艺,相砚那可是刘铁口压箱底的绝活!钱老广一见刘铁口胸有成竹,急忙派伙计去准备,半个时辰后,高升客栈里住的三百名举子的砚台就被悉数取来,放在客栈天井里,摆成了一字长蛇阵。
刘铁口站在砚台前,好一番挑拣,最后取出三方道:“这三块砚台是哪三位举子的?”
这三方砚台的主人分别是梅县的朱萧、南平镇的黄骅和瓦桥关的侯金刚。
黄测师还以为刘铁口的相砚之术有多神秘,他一看被挑出的三方砚台,顿时噗嗤”笑了。
梅县的朱萧面色如蟹黄,他用的是一块极普通的黑石砚台。南平镇的黄骅扫帚眉,大嘴巴,他用的砚台更不起眼,就跟霜打的老茄子一样,灰不溜秋,丑得出奇。而体壮如牛的侯金刚用的砚台更诡异,竟是一块重达百斤的铜砚台。
刘铁口见黄测师嘲笑自己,便指着砚台解释道,朱萧用的那块黑石砚台虽然极为普通,可是质地坚硬如铁,经过他很多年的研磨,已经凹下去一个大坑。不用想,在这些学子当中,朱萧用功为第一。
瓦桥关的侯金刚用的是一块一百多斤的铜砚台,这铜砚台不仅可以研墨写字,更是他的独门兵刃,不用想侯金刚是勇力第一。
而黄骅用的砚台看着不起眼,可那是一块名砚,上面还刻着前朝宰相邱问道的提款――赠弟子黄骅。很显然,黄骅是邱问道的学生,邱问道才高八斗,他的学生自然也差不离!
黄测师见刘铁口说完,道:“那么他们三个谁才是真正的状元呢?”
刘铁口想了想说道:“如果我分析得不错,这三个人都应是状元之才!”
殿试只能有一位状元,刘铁口竟说他们都是状元,这也太可笑了。
黄测师笑罢道:“今天各位举子作证,十天后,殿试榜单公布,孰对孰错必见分晓!”
刘铁口想都没想就说道:“如果本人算错,在座的各位举子都可去砸我的招牌!”
一眨眼,殿试开榜时间就到了,邵千秋果然高登榜首,成了状元,管仁合是榜眼,应天鼐是探花。朱萧只考中了第八名进士,黄骅第23名,而侯金刚竟考到了百名之外。
显然,刘铁口错了!面对嘲笑之声,刘铁口面如关公,闭门不出,再不敢给人相面算命。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幽谷关的总兵裴大虎因为克扣军饷事发,朝廷意欲降罪,裴大虎为了保命,举起了废帝大旗,在幽谷关领兵造反了。
朱棣手下不乏能征善战的将军,可是他们不是镇守边关,就是在外地剿匪灭贼,想要起一支兵马征剿裴大虎,朝中一时没有可用之将。
朱棣思前想后,决定再开一武举恩科。胜出的武状元任扫平幽谷关的元帅。
别看侯金刚文笔非其所长,可他把那块铜砚台当做独门兵刃,竟然横扫天下的武举子,最后成为扫贼的元帅。
剿灭裴大虎,必须出师有名。朱棣命手下的文臣们各写一篇剿匪檄文。
朱棣的圣旨颁下,满朝文官和翰林院学士们苦苦琢磨,三天后,檄文写出六十多篇,朱棣一一看过,最后还是朱萧的胜出。
檄文写出后,派谁送去呢?送檄文的任务可是九死一生。没想到,竟是黄骅挺身而出。
黄骅手捧檄文来到幽谷关,对着裴大虎声色俱厉地一宣读,裴大虎听到一半,身上的冷汗就湿透了衣服。黄骅刚把榜文读完,穷凶极恶的裴大虎一脚踢翻了帅案,大叫道:“杀,杀,把这个黄骅给我乱刀砍了!”
面对冷森森的钢刀,黄骅镇定自若,他高声道:“圣上命我为幽谷关的将士带来口旨――首恶必办,胁从不究,尔等速速投降,否则天兵一到,幽谷关必将灰飞烟灭!”
裴大虎见手下踌躇不前,他猛地抽出刀,冲上前,一刀削下了黄骅的人头,鲜血喷溅中,黄骅的尸身却屹立不倒!
侯金刚领着手下的明兵围住了幽谷关,裴大虎闭关怯战,眼看着城内的粮食告罄,城中饥饿的兵将们呼啸一声,杀进了帅府,最后裴大虎被乱刀砍死,幽谷关的叛乱终告平息。
朱棣论功行赏,追封黄骅为孤忠侯,忠心第一。朱萧升为吏部尚书,笔力第一,侯金刚被封为镇国侯,勇力第一。
朱棣封完这三人的官职,不由顿悟,三个第一不就是三个状元吗!不管怎么说,这三个第一都是货真价实,可比那些光会摇笔杆子的书呆子强多了。
高升客栈中的那个黄先生原来就是朱棣所扮。为了考察参加殿试的举子们的学识,他化身为测字先生,挨家到各客栈为举子们测算前程。其实谁是状元,还不是他皇帝说了算?当初他还嘲笑刘铁口不自量力,今日才知道自己对于人才的理解,实在褊狭。
朱棣很聪明,他可从三个举子写字的功力,推出他们的学识与造诣。但他没想到的是――那些用眼睛能看到的东西都只是表象。古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紧要关头,谁是可用之才,才会一目了然。
朱棣准备亲自去狗儿胡同一趟,他要亲自向刘铁口去讨教相人识士之策,他还要封刘铁口一个名号,那个名号就是铁口状元!
以上就是相砚识状元的所有内容了,还想知道更多,请收藏
状元
1.「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2.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要怎么积累
文化常识对应的大方向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掌握。2017版新课标中也多次提及“传统文化”“文化常识”,要求“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对应在考试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道3分选择题。文化常识的记忆功夫应当在平时,不建议拿文化常识清单去背诵,当然这也是一种办法。个人在教学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积累,每题4个,碰到即列入应当掌握的范围,同时,每个文化常识都是可以辐射其他知识点的,这方面强烈推荐王力先生的一本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空余翻看,权威准确,内容涵盖广,可以积累很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来历本身也很有趣。
3.高一必修一、二涉及到的古文化常识
古文化常识一、年龄称谓1、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2、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3、不惑之年:指四十岁4、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5、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6、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7、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二、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三、有关官职的问题1、词语(1)授官:除拜(2)升官:迁擢(3)降官:谪左迁(4)免官:罢黜(5)招聘:征辟(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徙(7)大臣辞职:乞骸骨2、六部:(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关于史书(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共三部)第一部是春秋时期孔子编的《春秋》;记事详备的一部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左传》;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2)国别体: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3)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来反映历史事件。第一部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第二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清史》。
(共二十多部)(4)通史: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记叙历史。第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第二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共两部)(5)断代史:记叙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第一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第二部是南北朝时期范晔的《后汉书》;……《清史》。
(共二十多部)说明(1)以上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实际上同一史书可归入不同体例。如《史记》,可以说它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2)清代乾隆年间编订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书,打头的一部是《史记》,压尾的一部是《明史》,体例全都是纪传体。而且除《史记》是通史外,其余23部都是断代史。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作者不详)(2)《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春秋?孙武)(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左丘明)(4)《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孔子)(5)《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丘明)(6)《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西汉?司马迁)(7)《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8)《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作者不详)(9)《离骚》: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战国?屈原)(10)《狂人日记》:我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
(现代?鲁迅)(11)屈原:我国第一位诗人。(战国)(12)陶渊明: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
(东晋)(13)谢灵运:我国山水诗的鼻祖。(南北朝)(14)陆游:我国古代诗歌最多的诗人。
(南宋)。
4.高考历史中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比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
这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属于天文历法,因为古代使用干支纪念法,当然现在仍在使用,十二生肖就是和十二地支对应的。
(很不幸的是现代很多小人拿此来算命欺骗老百姓)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什么是五行在中国古代哲学所记载,五行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它们是金、木、水、火、土,而它们之间也存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的性质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个性质,依次如下:木-好华美,且具有风雅的个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的意思。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礼,就是为人谦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温厚笃实,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就是又诚实又温厚诚恳之意。
金-性情刚强,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
水-人聪明,并能推测事物。水性代表智,就是观察事物详细,对于任何事能预知前兆,善理权谋术事。
也可以说是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图五脏:木性为肝脏;火性为心脏;土性为脾脏;金性为肺脏;水性为肾脏。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相冲五行相生相克原理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
‘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驳、互相战斗、制衡。根据宇宙的磁场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产生了植物(木).再经由太阳(火)的照射慢慢的有了陆地(土).再从陆地中去发现了铁的矿物质(金).尔后从铁矿中提炼成铁器做成盆子来取水。
这就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又***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树(木),用大树的根来拱固土质大雨来时才不会土质流失(土),大雨会造成水灾就必需用土来筑墙保卫家园(水),古时家园的门口都要摆个大水缸下雨时备水以备火灾可灭火(火),为保卫家园及家中煮饭生火必需有刀枪斧头器具所以要提炼顽铁(金),生火需要用锯子斧头来劈材(木),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间的万物产生之后,虽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如水会使树木生长,也会使土质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来克土,这就是自然的循环状态。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天干地支产生于汉代,它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而不是以农历的正月初一。
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
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天干地支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19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
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
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数字般的单纯,而。
5.有哪些高中生该知道的古代文化常识
直接称名01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以示自谦,并表示对对方敬重。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醉翁亭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用于叙述或作传。如《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3)称所厌恶、轻视的人。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02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韩愈作有《柳子厚墓志铭》,子厚为柳宗元的字。称号03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与字、号的根本区别是:名由父亲或尊长取,字、号大多自己取。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等等。
称谥号04古代帝、后及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评定一个称号,这个称号就叫谥号。起于周代,秦代废,汉代复行,历代相沿至清。
如齐宣王的“宣”、汉武帝的“武”,诸葛亮的“忠武”、欧阳修的“文忠”等。此外又有私谥,为民间所加,始于汉代。
如陶渊明谥“靖节”。称庙号、年号05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如某祖、某宗。
始于商代,如太甲称为“太宗”。西汉之初承袭此制,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古训,新即位的皇帝为刚去世的皇帝议立庙号(汉高祖并非庙号。
刘邦庙号太祖,谥高皇帝,俗称汉高帝、汉高祖)。此后历代沿袭此制至清代灭亡。
年号是古代帝王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3356633为表示自己统治纪年而定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此后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每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号改元,有一帝改年号至十数次,一年之中数次改年号者。
自明太祖朱元璋始,直至清末,除明英宗外,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因土木之变,前后做了两次皇帝,有两个年号)。历代君王称谓:夏、商称名,如禹、启、汤;自周至隋,多称谥号,如周厉王、周幽王、秦穆公、燕昭王、汉武帝、隋文帝等;自唐至元,多称庙号,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等;自明至清,多称年号,如永乐帝、康熙帝等。
称斋名06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杨万里称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称姚惜抱、惜抱先生,蒲松龄称聊斋先生,梁启超称饮冰室主人等。
称籍贯07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亦为临川人,被称为汤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指翁同龢(江苏常熟人)。称郡望08如韩愈为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昌黎先生。
称官名09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称爵名10如诸葛亮曾封武乡侯,所以后人称其为武侯;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魏徵曾封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遂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11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12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
谦称13(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等。(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
6.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宗庙
宗庙
词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按后世自大夫以下皆称家庙。(2)王室的代称。《汉书·霍光传》:“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
基本解释
1.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四》 2.先王之宗庙。 3.立宗庙于薛。 4.王室国家的代称宗庙社稷。——清·周容《芋老人传》宗庙之事。——《论语·先进》 5.宗庙会同。
详细解释
1.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史记·魏公子列传》:“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唐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叶恩《上振贝子书》:“甲午之役,陵寝躏于戎马之足;庚子之乱,宗庙翻夫五色之旗。” 2.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墨子·非命下》:“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后汉书·伏湛传》:“猾臣王莽,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莽,故羣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汉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
民间戏曲虽叫的是民间,但很多戏曲都是以前的文化人造就,他们会把自己见识经验编入戏曲之中,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戏曲。在越剧、莆田系、秦腔中都有一部戏叫《乞丐与状元》,戏里说的是丁家兄弟各生一子,他们的舅舅王国贤为二子算命,算出弟丁花春的孩子文龙是“乞丐命”,算出兄丁花实的孩子文凤是“状元命”。
自此丁花春一家从此如堕地狱,他们一家从此被亲戚邻居看不起不说,还被兄嫂欺负,丁花春忍受不了这种欺负就跑了。妻子柳氏则忍受这些欺凌,在丈夫逃遁的困境中严格教子,更送乞丐命的丁文龙去私塾,在柳氏的教育下丁文龙发奋读书最后高中状元。
丁花实一家在算命后非常开心,从此作威作福横行一方甚至欺负自家兄弟。而且夫妻两就非常宠爱丁文凤了。宠到啥程度了?丁文凤在家宛如祖宗说一不二。在这种教育下丁文凤热爱无法无天的生活吃喝嫖赌样样都行,没钱赌博了还会去抢劫。
一般的算命先生还能装完能跑,王国贤就是状元乞丐的舅舅跑也跑不了,结果是狼狈不堪。
很多人说街上算命的看起来不有钱啊!很多看起来还穷困潦倒的,有的还是瞎子残疾人,为什么算命先生能给人算命咋不给自己算命了?算命先生并不是不能给自己算命,而是承担的因果太大!算命误人了自己是要担因果的,坏的因果多了自然穷困潦倒。
如果算命仅仅是把人的未来说出,人不一定是往好的一面走,还可能因为未来的祸事害怕,因为未来的喜事放纵。所以张三丰劝算命的人说:“吾愿尔相者,劝人修心;吾愿尔算者,劝人积德。一切骨气,且照书谈,一切运气,且照书推。推己复言德,谈己复言心,寓劝化于相算之中,麻衣三祖、子平先生必赐尔等衣饭矣。”
丁文凤的父母生出状元儿子本是积德,却因状元儿子欺凌自家人,这就损了自己的德,又不叫子于德,致使丁文凤走上歧途。这一切都说明积德的重要性有多大!再看丁文龙之母柳氏,在面对欺凌丈夫出走的情况下依旧坚守当母亲应该做的,教子德行教子上进,这些不仅是在修心,也是在积德,如此乞丐命的丁文龙成了状元。
这里也劝大家一句如果相不好不妨修心看看,如果命运差不妨积德试试,现代人不是也说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自身吗!
想了解更多道教相关的玄学、文化、神秘故事,请关注全真道士梁兴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