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查询 > 文章页面

命理先生(八年级下册作文)(命理的故事)

谁有中学生教材全解八年级下 能发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这两个文章的笔记图片 在线等,急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命理先生和八年级下册作文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命理先生以及八年级下册作文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八年级下册作文***致马尔克斯先生***安徒生的资料 急急急

《百年孤独》在“新概念”选手中颇受欢迎,因此我对它一直有着好奇的渴望和虔诚的心态。带着不成熟的理解和不内涵的见解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像是看着六代人扎扎实实地生活,却始终离不开孤独。

八年级下册,高清电子版 建议收藏

或许命中注定吧,尽管在“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这两个名字的循环中家族看似会繁衍下去,尽管吉普赛人、***、战争、火车和香蕉种植园的到来曾一度让这个宁静落后的村庄变得繁荣喧闹,但整个家族还是逃脱不了“家族的第一人被绑在一棵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的命运。

是文明促成了孤独吗?还是人的内心本来就属于孤独?

“怎么时间老是在打转转啊?”乌苏拉说道。或许这个家族乃至整个寰宇都是沿着一个无边无际的圆圈运行的吧,所以人类才注定孤独,注定看见繁荣昌盛也只是看见了美丽化作的泡影。

在我看来,孤独的人大抵两种:自负与自卑。

自负的人通常有自负的才华。他们超出常人而用慧眼看世界,理解层次不同,交流自然成障碍。于是他们干脆自行研究,不理会众人,似乎形成了至极的境界而求新的突破,领悟常人所不能领悟的玄妙。在常人眼中,这便成了孤傲。而先驱大多是在这样不能被人理解的状态下产生的。就像布恩地亚是因为过早地知晓了家族的命运而被视作疯子一样,先驱总是孤独的。

自卑的人大多缺少自负的资本。他们在某些方面低于常人而用更忧郁的眼神看世界,自觉不如众人,交流也自然隔阂了。

当人们兴趣使然地谈论着一些话题时,他们只能蜷缩在角落里做听众。热闹是他人的,他们只会用冷漠的心态面对世人。在常人眼中,这便成了孤僻。就如奥雷良诺在自卑中挣扎一样,封闭的世界注定与世隔绝的。

自愿地停留在自我狭小的圈子里,自主地抵制着新事物的侵入,也难怪马贡多一直处在孤独之中,注定百年之后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但愿这最后到来的飓风,能吹散一切封闭自守的落后。“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绝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希望如此。

怎样在高中作文里用到加西亚

2、鲜活、生动的口语;3、典型的人和事;4、精辟而独到的见解;5、精彩的描绘片断;6、颇有特色的顺口溜……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对摘抄的材料进行细致的体会和玩味,以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是在积累中比摘抄更进一步的环节。

要想恰到好处地把积累的材料用于作文,体味程度深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只摘抄不体味评点,那么材料再多也只是“死水一潭”,很难得心应手,随意驱遣,这也就失去了积累的意义。

相反,如果在体味上下功夫,那么这些材料将变成活生生的“士兵”,随叫随到,信手拈来,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活”起来。

二、学会拟题现在很多作文题目是半命题或话题作文,如何想一个不落俗套的标题,选一个让自己有话可说的话题,是作文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如写秋天的作文,常见题目可能为“秋景”、“秋思”等,题目既大又空,很不好写。

若改为“我和秋天有个约会”,就会好写一点,而且读者见此题目定会为之心动,欲一读而后快。

对于这一类作文题的拟题,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办法:扩展法,就是在所给题目或关键词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使所给话题更加具体,从而降低写作难度,比如“笑容”前加上“售货员”,变成“售货员的笑容”;修辞法: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把你所想讲的意思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方法表达出来,比如“传统与时尚”;想象法,给你的题目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假如我是市长”、“文具盒里的聚会”;悬念法:构筑悬念,比如“石油埋藏在哪里?”“18岁,在想什么?”以此引起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

三、多做片段作文练习片段作文练习是练习作文的好办法。

可以不拘形式,比如以接龙游戏方式每个人写一段文字,最后连成一篇文章,比如以某个老师、同学为模特,用文字给他“画像”,或者找其他同学的作文来修改,达到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讲的“说明的话,要使它显豁;如是抽象的话,要使它最妙省;意在***,则使它具有***力;意在描摹,则使它含有最好的生动态……”的效果。

这里列举只是作文中常用的一些训练方法,摘抄是基础工作,拟题构思是总体设计,片段作文是实践。

大家多多练习,定会有所收获。

当然,更多的作文技巧,还要靠你自己在实践

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什么要写《百年孤独》

展开全部《百年孤独》是一部极其丰富的、多层次的小说,它可以有多重解释。

它是一部关于霍塞·阿卡狄奥·布恩狄亚几代子孙的家庭编年史;它描写了一个象征着马尔克斯故乡阿拉卡塔卡的小镇马孔多的时代变迁;同时也是哥伦比亚、拉丁美洲和现代世界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神话般的历史。

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它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总结,从它的源头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创世纪》中的创世神话开始,带着对蒙昧状态的伊甸园和净土世界那种质朴和纯洁的深深的怀念。

读者从作品中读到,这部编年史是一个吉卜赛智者用梵文写的手稿只有布恩狄亚家族的最后的一个男人才能译解,并且只有在每一个读者单独读它时,才能理解它的含义。

这是一个充满神奇与狂欢的故事,是这个世界和它的困境、迷信的一面镜子。

但它也是一个充满虚构的世界,吸引每一个读者步入令人浮想联翩的幻境。

《百年孤独》也反映和评价了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征服以来的社会历史事件。

19世纪自由党人与保守党人之间的战争和20世纪不断重演的暴力事件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它还详细地记述了外国香蕉公司的发展与剥削导致的破坏与骚乱(有1928年果品联合公司的罢工为依据)。

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后,加西亚·马尔克斯得以全力投身写作,并为他心目中的重要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大声疾呼。

1972年,他的又一部非凡的短篇小说《一个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出版。

1975年,他又发表了《家长的没落》,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独裁者的长篇小说,马尔克斯花了很长时间才写完它。

70年代,加西亚·马尔克斯仍活跃于新闻界,支持人权运动,谴责迫害和独裁。

1974年,他开始在哥伦比亚主编出版政治性刊物《抉择》,旨在为讨论和促进积极的社会改革提供论坛。

他出版了早期的新闻作品集,包括一次海难事件的系列报道《水兵贝拉斯利历险记》(1978)。

1977年,他发表了一篇论述古巴在非洲的作用的文章——《卡洛塔行动计划》。

1981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发表,写的是一件发生在哥伦比亚一个小镇的多线索的、神秘的凶杀案。

1985年,《霍乱时期的爱情》发表,它被加西亚·马尔克斯称为“一个老式的幸福的爱情故事”。

1986年,他的报告文学《里丁智利历险记》第一版被智利***在圣地亚哥公开销毁,不过这一事件保证了它后来几版的畅销。

小说描述一个流亡国外的著名电影导演,秘密地回到他的祖国智利,拍摄一部皮诺切待***统治下的人民的生活纪录片的经历。

无论是他的报告文学还是《霍乱时期的爱情》——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都显示出加西亚·马尔克斯仍然具有超凡的才能。

随着诺贝尔文学奖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社会义务和公众对他所有著作重新产生的兴趣。

他早期的文章和短篇小说的许多版本问世了,他的主要长篇小说的销售量之大,打破了拉丁美洲出版史的纪录。

现在拉丁美洲有许多著名的多产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仍然是最杰出者之一。

《百年孤独》一直被认为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读者常常称赞瑞典文学院,是他们独具慧眼,发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拉丁美洲的远见卓识,而这种远见卓识永远有着重要意义。

加西亚·马尔克斯谈《百年孤独》 1982年,哥伦比亚黑绵羊出版社推出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另一位哥伦比亚作家兼记者普利尼奥·阿普莱约·门多萨的谈话录《番石榴飘香》。

这部谈话录具体、生动而详尽地叙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生平、文学修养、创作实践和社会活动。

这里选登的是其中的一章:《百年孤独》。

译文中加西亚·马尔克斯简称为“马”,门多萨简称为“门”。

门:你在着手写《百年孤独》的时候,请问,什么是你的创作初衷?马:我要为我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

门:许多评论家说,你这部作品是对人类历史的一种隐喻或讽喻。

马:不是这么回事。

我只是想艺术地再现我童年时代的世界。

你知道,我的童年是在一个景况悲惨的大家庭里度过的。

我有一个妹妹,她整天啃吃泥巴;一个外祖母,酷爱占卜算命;还有许许多多彼此名字完全相同的亲戚,他们从来也搞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为什么患了痴呆症会感到莫大的痛苦。

门:评论家总会在你的作品里找到更加复杂的创作意图的。

马:要说有什么更加复杂的创作意图的话,那也是不自觉的。

不过话说回来,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那就是:评论家和小说家完全相反,他们在小说家的作品里找到的不是他们能够找到的东西,而是乐意找到的东西。

门:一谈到评论家,你总带有尖刻的嘲讽口气,你为什么这么讨厌评论家?马:因为他们总是俨然摆出一副主教大人的臭架子,居然不怕冒大放厥词的危险,竟敢承担解释《百年孤独》一书之谜的全部责任。

他们没有想到,《百年孤独》这样一部小说,根本不是什么一本正经的作品,全书到处可以看出,影射着不少至亲好友,而这种影射,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发现。

我举个例子。

我记得,有一位评论家看到书中描写的人物加布列尔带着一套拉伯雷全集前往巴黎这样一个情节,就认为发现了作品的重要关...

[书的故事]作文

展开全部和书的故事书,一个多么简单而又平凡的眼啊!但是,它却在我心目中占着特高的地位。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书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涟漪着,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捧起一本本包着书皮的书时,心里又不禁想起了往事……书,对于我又是多么重要的啊!如果我认定生命排第一,那么,书肯定是仅次于生命一—排名老二了。

我曾经为书哭过,为书伤心过,那也许就是我对书的依恋。

每当看着一本本书“退休”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悲痛,那好比是把我的肉挖去了一半。

我把书小心翼翼地藏进书柜里,我不忍心挖出自己的肉呢?不仅如此,我还为书“卖过命”呢?说起来倒也难以相信,不过,那绝对不是谎言,而是出自肺腑的真心话。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哥哥为我习了一本书,我非常喜欢它。

但是由于我的知识还不够渊博,看起来非常费劲——总得查字典。

一天,我坐在一个很浅的小池的岸边,夕阳无限美好,但我无心欣赏,双手还是捧着那本书看着,可当我留心注意查字典时,那本珍爱的书就在我不经意的时候,“偷偷溜走了”,“啪”的一声掉在那池里。

一刹那间,我就像一只失了魂的动物,一下子把头扎进池里,想去抢救那本落了水的课本,书是摸到了,可是那令人遗憾的事情又发生了,我不公游泳啊!我身体又不高,难以踏着地。

我搂住书在池里挣扎着。

也许就是天意,大兄就在这时出现了,我得救了。

但是,回家后又是挨打又是挨骂的。

我哭了,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痛苦与忧愁,但是,那并不是因为那一顿打,而是对那本书的不幸遭遇而感到忧愁。

书都浸烂了,翻开书面,眼见的是那浑浊的一片……我又哭了。

也许你会取笑我的行为,但是,如果你我有了同感,那恐怕你也会情不自禁。

书,我一生的梦想就是拥有全世界的书。

我是连做梦都想,但也许这是难以实现的愿望。

不过,我不感到绝望,因为,在度过每个春夏秋冬中,是书,它培养了我的情操,陪伴着我成长、生活,因此,我无比欣慰。

但是提醒一点:那全都是健康的,有意义的书!我和书的故事从我看她的第一眼起,我的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她与我有缘。

”以后的日子里,我便千方百计地接近她,试图了解她,时间不长,渐渐发觉,我已深深地爱上了她。

也许是厌倦了苦燥无味的ABC,也许是为了逃避令人窒息的x+y,我一次又一次地约她出来,从她那泛着清香的扉页中,走向一个陌生而又新鲜的世界。

不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求“书中自有颜如玉”,不为功利,不为分数,不为文凭,不为学历,只为心中那份渴望,只为心中那片怡人的“绿地”。

她的知识是那样的广阔无垠,她的话语是那样的富有哲理;她的目光是那样地温暖,好像能融化世界上所有冰冻的心田,她的双手是那样的温柔,好像能抚平人世间所有的伤口……当我因失败而痛苦迷惘时,她总这样对我说:“真正的光明并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远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并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不为卑下的情操所左右罢了;当你要战胜外来敌人时,首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要你不断地自拔与更新。

”当我因小小的成功而手舞足蹈时,她总这样对我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真正的强者,不但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还要经得起成功后糖衣炮弹的洗礼,当你沉浸在幸福的甜蜜里赏花赏月时,只怕别人已到了峰巅了。

”当我因“微微的困惑”而不能自拔时,她总这样对我说:“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有的是流星,有的是恒星。

流星是美的,可它终究是一颗流星,流星的意义在于瞬间即逝,流星的美也只源于刹那间。

流星毕竟是流星,若追寻长久,只能等待属于自己的那颗恒星,死死地抓住这瞬间的美,痛苦只能是自己。

”当我畏首畏尾踌躇不前时,她会送来这样的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啊!这就是她,不管是树荫之外喧嚣着浮躁的热浪,还是窗外肆虐着凛冽的寒风,只要和她在一起,她就会在热浪之中营造一片清凉,在严寒之中托出一份温暖。

她就是书,这就是我和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现在回起来,第一本与我有缘相见的书已经开始模糊、淡化了。

虽然这几年,经我手的书数也数不清,但始终没有少时《三百六十夜》那种的韵味。

与“书”之前篇一年级--只有两本破烂的不成样的,不知名的书陪伴;二年级--各式各样的小画书和《当代小学生》之类;三年级--第一次读完了自认为是长篇的《复仇女神》,对女主人公白马翁姆崇拜得五体投地;四年级--读了多期《故事会》、一套《唐诗900首》,及其《西游记》、《东游记》和《北游记》。

五年级--16卷《机器猫》、3篇《七龙珠》及《凡尔赛玫瑰》还有《简·爱》和《穆斯林的葬礼》。

五年级暑假--把以往读的书又重新读了一遍。

爸爸的书架中我读了多期的《谈古论今》、《十大将军传》、《刘公案》及《白玉堂》。

这个暑假,我读的书很多,因为我读书的速度很快。

还有的,就是我对读书有着浓厚的举,手只一要有一本书,我就非在一天内看完...

海难的幸存者作文

展开全部提到《百年孤独》,大家都变得很温柔。

阿来说,他是在船上读的《百年孤独》,那是八十年代,还在学写诗歌,没想到会写小说。

从武汉到重庆要七天七夜,那时候竟也不觉得慢,就一路晃晃荡荡地读这本书。

梁鸿说,她第一次读《百年孤独》的时候,正在一个小学里当老师。

“那个时候我也很孤独吧,特别小的一个学校,特别小的一个村子,我就想,马尔克斯描写的不也是这样一个小村子吗?”后来她来到了北京,又当了大学教授,但每每阅读《百年孤独》,都会想起来当小学老师的岁月。

李敬泽说,“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一定会想起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现在咱们对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但在80年代第一次看到时,那是很震撼的,马尔克斯仅仅用语言就创造出了一个关于时间关于世界的秩序来。

范晔说,《百年孤独》半个世纪里的接受史,本身就是一个幸存者的故事。

1967年的春末夏初,面对《百年孤独》像烤香肠一样狂销热卖的盛况,40岁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必定想起了为他的文学殿堂打下扎实根基的记者生涯,以及12年前那篇制造了报业大事、文学大事和政治大事的传奇报道:《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

马尔克斯庆幸自己终究没有为此丢了性命,因为若不是大难不死,也就不会有之后包括《百年孤独》在内20多部经典杰作的面世。

2017年,《百年孤独》迎来了50岁的生日,《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正式授权中文版也终于问世,这两部分别代表虚构与非虚构文学巅峰的杰作,于茫茫时间中相遇了。

《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基于一则真实故事写成。

加勒比海的一阵风浪将某军舰上的八名船员卷入了海中,经过四天搜寻,失踪人员被宣告死亡。

然而,一周之后,他们当中的一位奇迹般地出现在一处荒僻的海滩。

他在一只随波漂流的筏子上没吃没喝地度过了十天,终于靠岸生还。

马尔克斯对这位海难幸存者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采访,同时在报上连载。

扣人心弦的报道轰动全国,读者每天都挤在报社门前等待。

由于揭露了海难真相,惹怒当局,报社被迫关张,马尔克斯也流亡海外。

直到十五年后,这篇故事才集结成书,被公认为非虚构文学的绝佳范本。

...

马尔克斯创作风格

展开全部马尔克斯的风格从总体上来说是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也就是在现实中注入魔幻的要素,这一点在他得奖的《百年孤独》中体现尤为明显,而这也是自马尔克斯以后的大部分拉美作家使用的风格,究其原因,首先是拉美有其独特的文化结构,再就是拉美有个性的风土人情,最后就是拉美别具一格的历史,这些方面都是马尔克斯以及其后的作家选择了魔幻现实主义的道路。

而马尔克斯是怎样进入这种叙事风格的可以追溯到其的《番石榴飘香》提到的有卡夫卡作品中学习到的叙事方式,记忆讲故事的方式。

最后就是他的作品的叙事的味道,这一点曾为我国很大一部分作家所引用和学习,既其所谓等了几十年的开头,同时包含过去,现在,未来的叙事味道,使马尔克斯别具一格...

莫言获诺贝尔奖的感想,作文。

急求。

有悬赏~~~20快点...

备受关注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摘获这一奖项。

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在幻觉现实主义中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

“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结合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作品中的因素,创造了一种世界性怀旧,与此同时,也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

”瑞典文学院评委会称,他的作品在“幻觉现实主义中融合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

”报道称,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曾出版了多部小说、短篇故事和散文,题材十分多样。

评委会认为,虽然他在中国以强烈的社会批判性而著称,但他无疑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

你可以摘抄里面的句子啊!200字很容易就凑满了呀!

哈尼小姑娘来到小茅屋作文300字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作者,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诺贝尔奖文学奖获得者。

可惜的是,他在1999年时,不幸患了淋巴癌,他给读者写了一封告别信,就在这短短的一封信中,写尽了他所有的人生感悟,给后人以各种启迪。

其中,我最有感触的一种观念就是:没有明天。

天空每天都在变,人也每天都在变,我们无法阻止改变,我们只能“追逐”它,紧跟它的脚步。

因此,“等”就意味着失去,意味着遗忘。

我们无法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无法将一件事交给一种不确定性。

人总会走向记忆的尽头,如果我们每天都想着明天,那么,明天的改变已经会让我们追逐不了。

假如你想去探望一位病重的挚友,你每天想着明天去,明天到来时,你又告诉自己明天再去吧!你每天庆幸着你没有收到挚友身体变坏的消息,你自我安慰,今天过了,明天我就有时间去看他了,可是时间是无情的,它不会因为一个渺小人类卑微以及愚蠢的庆幸而停止,当达到一个时间的临界点时,你会遗憾为什么过去蹉跎了岁月,为什么把计划一拖再拖,直至你无法弥补。

我们没有明天,也可以说我们没有抗衡时间的力量。

既然无法抵挡,我们只能适应,活在今天,就把今天活好,活得有意义,明天有明天的意义所在,不去等待明天。

明天是现在不存在的,未来可能存在的,对于存在于今天的我们而言,不能指望于未来,时间是流动的,生命是流逝的。

明天飘忽不定,其实,不管有没有明天或者明天究竟是什么样的,重要的是把握今天,让每个今天都有意义,这样才不会后悔。

如果你已经有一件想要以及必须做到的事,那么,你不必在夜空中与星星讲述明天要做这件事,你只需要立即实施。

明天很抽象,我们也许有无数个明天,但别人并没有,这句话反过来也是说得通的。

记得有一个谜语是这样的:你觉得自己马上要到却怎么也到不了的是什么?谜底就是明天。

记住,我们不能也无法把一切希望拖到明天,因为我们明天存在于未来,而未来又是无法掌控的。

如果还有明天,我想会当成没有明天,好好珍惜今天,珍惜今天的日出日落,花开花落,珍惜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

看名著封面写作文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作者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生活展开描写,深刻的展现了当时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作者非常巧妙的运用了神话故事及民间传说展现出一个神奇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我无法像他们一样,那么深切的去歌颂《百年孤独》。

任何一本书,在我这里,就是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同时,也照见了我们习惯漠视不见的事实。

我在想,那些人他们悲戚的命运。

他们曾经那么努力执着、那么夺目,却有一个那么荒诞和无聊的晚年。

我由此又产生了害怕,怕我有生之年,来不及真真切切的保护我的父母,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在精神上支撑他们。

我也深深的了解到一个现实。

一个人,在有了爱和理想的时候,就有了孤独。

我们愈爱,便愈发孤独。

那么,今天这个日子,于我,虽然是一年中的唯一,但终归不会圆满。

《百年孤独》的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人,他们的人生全部由童年决定,某一幕某一瞬间,就已经影响到了他们这丰富而漫长的一生。

走到最后,能忆起来的,也不过是那一瞬间的景象,只不过那一刻,已不带任何情感,就好像,那一刻一直跟在他身边,而他,才是一直迷失的人。

我希望我能不像他们一样,在生命的进程中,执着于最初的不圆满,一直迷失下去。

打开那颗心,拥抱这世间的好,做个注定不圆满,却满足幸福的人。

这就是生日的感言吧。

不祝自己生日快乐,却祝自己豁达知足。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一)哥伦比亚作家,记者。

生于马格达莱纳省阿拉卡塔卡镇。

父亲是个电报报务员兼顺势疗法医生。

他自小在外祖父家中长大。

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性格善良、倔强,思想比较激进;外祖母博古通今,善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作家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13岁时,他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

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井加入自由党。

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中途辍学。

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

1954年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

1961年起,任古巴拉丁社记者。

1961年至1967年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

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八年级下册作文《致马尔克斯先生》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简要资料: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费恩岛奥登塞小镇。

1816年11岁时父亲过世。

1819年14岁时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

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共读六年,对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过这六年中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也练习创作诗篇、歌剧。1827年,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发表诗歌,受到上流社会评论家称赞,鼓起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

1829年,写出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优厚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诗集。

1830年,初恋失败。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1831-1834年,恋爱再度失败,遭逢母丧,不久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年30岁时开始写童话,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仅61页的小册子,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

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安徒生作品目录:

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1835),《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运儿》(1870)。

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1822?),《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1829),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1832),歌剧《乌鸦》(1832),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1834),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1835),歌剧《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儿》(1840),《摩尔人的女儿》(1840),《幸福之花》(1844),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1844),《梨树上的鸟儿》(1845),《小基尔斯滕》(1846),《科莫河边的婚礼》(1848),四幕喜剧《比珠宝还珍贵》(1850),歌剧《北欧的女神》(1850),《新房产》(1850),《睡魔》(1850),喜剧《海尔德摩尔》(1851),喜剧《接骨木妈妈》(1851),喜剧《出身并非名门》(1863),喜剧《长桥》(1863),三幕剧《西班牙客人》(1865),独幕剧《初来者》(年代不明),《罗斯基里达之夜》(年代不明)。

游记(6):《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1829),《瑞典纪行》(1851),《西班牙风光》(1863),《访问葡萄牙》(1866)。

自传(3):《小传》(1832),《我一生真实的故事》(1847),《我的童话人生》(1855)。

诗(4):《诗集》(一,1829),《诗集》(二,1830),诗集《幻想与现实》(1830),诗集《一年的十二个月》(1832)。

童话共计156篇

详细资料:

他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Fairy tales, Told for Children)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于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这个集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1卷。第2卷于1842年完成,1847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访问了挪威、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在旅途中写了不少的游记,如:《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瑞典风光》(1851)、《西班牙纪行》(1863)、《访问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国会见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1847年在英国结识了狄更斯。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926)、1847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1855),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他没有结过婚。他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The Little Match Girl)《丑小鸭》(The Ugly Duckling)《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The Emperor's New Clothes)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The Nightingale)和《豌豆上的公主》(The Princess and the Pea)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公主》(The Snow Queen)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显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又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极情绪。他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时也进行道德说教,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容忍与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

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

在语言风格上,安徒生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语言生动、自然、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新青年》1919年1月号就刊载过周作人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译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兰、张近芬合译的《旅伴》。此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开明书店陆续出版了安徒生童话的译本、安徒生传及其作品的评论。译者有郑振铎、茅盾、赵景深、顾均正等。不过解放前的译本都是从英语、日语或其他国家文字转译过来的。解放后,叶君健对安徒生原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直接从丹麦文把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全部译成中文。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选集》。

1805年4月,一个婴儿出生在一张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声啼哭着,仿佛抗议上帝将天使贬谪到人间。教士安慰惶恐的母亲说:“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歌声就越优美。”果然许多年后,这个天使用夜莺般的歌喉向全世界唱起歌儿了,即使是圣诞老人,也并不会比他更有名气。他的名字,就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父亲是丹麦欧登赛城的一个贫苦鞋匠,他读过不少书,想家力丰富并有点浪漫气质,不过这些在他来说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他的妻子是一个质朴的女人——并不美,但很耐劳,很容易相信一切,包括上帝。

这个春天,鹳鸟再次飞来,庭院里的醋栗树重新皱起细小的新叶,小小的安徒生知道自己已经6岁了。他故作正经地走在父亲身边,指点着收拾旧巢的鹳乌。当听说夏天以后,体弱的小鹳鸟因为无力飞到埃及过冬,会被啄死的时候,他忧愁起来:“让它们到咱们的顶楼上来吧,冬天里我一定会分点东西给它们吃的。”

欧登塞是个封闭的小镇,人们坚信上帝和女巫,。许多神秘的传说在空气中荡漾不绝。纺纱室的阿婆们有时会把《一千零一夜》中的离奇故事讲给来玩耍的小安徒生听,使这个原本喜欢空想的脑子更加丰富了。小家伙多么奇怪啊:许多人听着这些可怕的故事都无限叹息,担惊受怕,可是过后却好像没事儿似的。在他来说,他所听到的一切都带着鲜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样重现在眼前。有时他会被树林中自己想象出来的精灵吓得飞奔回家,魂不附体。多年以后,这些古老的传说和童年的幻想,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母亲对柔弱的独生儿子充满怜爱,为了让他逃过学校坏脾气老姑婆的肉体虐待,6岁的安徒生被送到年轻的卡尔斯倩斯那里读书,成为年纪最小的学生。这位以公平温厚而备受尊敬的教师很喜欢女孩般文静的新学生,课间时常牵着他的手在校园里散步,并不时对嬉闹的学生们喊一句;“安静点,淘气鬼们,别把这孩子推倒了。”

安徒生经常偷看学校里唯一的女孩子萨拉,他把她想象成童话中的公主,渴望接近这个黑眼睛的小姑娘。有一次,他们一起回家,其实他的家早就走过了,可是他一声不吭。同样贫苦出身的萨拉发誓自己将来会成为某农场的女管事。安徒生睁大双眼:“那多乏味!”公主怎么能当管事呢?“我长大以后,要把你接到我的城堡里。”他告诉女孩子他的家原是贵族的分支,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总有一天……萨拉笑起来,这小家伙一定是疯了。第二天,一个磨坊主的儿子奥来揪着安徒生的头发嚷道:“日安,公爵大人!你漂亮的城堡在哪儿呢?”周围的人捧腹大笑。

安徒生的爱情黯然退却。但在幻想中,他让自己在大火中救下萨拉,并接受了她的道歉。他甚至原谅了欺侮嘲笑他的奥来,当这个顽童被罚站在桌子上时,小安徒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奥来羞辱的处境,以至于被罚者还没有哭,他就哭出声来,并苦苦哀求老师原谅他的“敌对行动人”。这件事后,作坊主的儿子就成了小个子安徒生的保护人了。

时光过得飞快,在学校里安徒生十分快乐,然而时世的艰难使学校关闭了,他只好回到家里。父亲为他做的几只木偶给儿子带来极大的满足,他给小人们缝制了漂亮的衣裳,让木偶们在“舞台”上尽情发挥他的幻想。

不久,一种更美好的东西闯入他的生活——他读到了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那神奇瑰丽的情节深深使他迷醉。很快,他就能整段背诵《李尔王》;他那些木偶,也都沉浸在威廉·莎士比亚激情的海洋中了。

他开始想编自己的戏——他把父亲教给他的几句德语词汇讲给木偶。你听,“Besen!”这个词多么响亮,可是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木偶最爱说的字眼,其实就是“扫帚”的意思。

1813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战争,困窘的家境和冒险的渴望促使鞋匠走上了战场。两年以后他回到家中,从此一病不起。当雪花飘起的时候,出现在小安徒生幻想中的冰姑娘带走了父亲,留下无助的妻儿和彻骨的寒冷。

父亲死后,生计日下,母亲唯一的谋生手段就是每天给别人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里河水的温度无法想象,她只好喝几口酒来驱寒。这在体面人看来,是多么粗鄙的行为!刻薄的流言不胜而走,城里的人们都在窃窃私语——“鞋匠的老婆玛利亚是个嗜酒如命的女人!”安徒生为母亲感到无限屈辱。多年以后,在童话《她是一个废物》中,他表达出深深的愤慨。

玛利亚本是想拼死独立支撑一家的,可镇里的长舌妇们嘲笑她的儿子游手好闲,母亲只好忍痛把瘦小羞怯的儿子送到工厂里做童工。11岁的安徒生被沉重的活计搞得头晕眼花,然而他的歌声救了他。当一次间歇时他唱起来。工人们从此不再让他干活,只要他那清脆、响亮的歌声能打破工地的沉闷,还要求这个小家伙做什么呢?小安徒生心满意足,因为他向来就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表演,他甚至独个演起了威廉·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一个工人对他说:“干嘛你不去当演员?”

是的,那对他再适合不过了,如果不能导演命运的话,那么在舞台上演出命运不是也很好吗?这是多么奇妙的设想!于是,当安徒生14岁受过坚信礼以后,他对母亲安排他做裁缝学徒的计划表现出惊人的执拗——“不,妈妈,我要当演员。”

尽管安徒生向妈妈保证一定会成名,又是哀求又是哭泣,母亲毫不让步。然而算命的女巫帮助了他;“孩子的幸福之花不在这里开放,得离开此地到远方去寻找!”

携带着30个银毫子和心爱的木偶,年轻的安徒生在马车上回首故乡。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当我变得伟大的时候,我一定要歌诵欧登塞。谁知道,我不会成为这个高贵城市的一件奇物?那时候,在一些地理书中,在欧登塞的名字下,将会出现这样一行字:一个瘦高的丹麦诗人安徒生在这里出生!”

这是一个准确的预言。然而此时,1819年9月6日当那个14岁的瘦高个儿的男孩手里拿着一个包袱,眺望着已展现在他面前的哥本哈根时,故乡却仿佛已遥不可及,这个巨大而陌生的城市使他感到渺小而孤独。但他立刻擦去眼泪,告诉自己,现在不是哭泣的时候,要行动,信心百倍地行动。这个来自小镇的男孩子,像《天方夜谭》中的贫苦少年阿拉丁一般,开始为自己的神灯而奋斗了。

他苦心求人写给著名芭蕾舞演员沙尔夫人的介绍信并未达到拜师的效果,便又去求见皇家剧院的经理霍尔斯坦请求做一名演员。经理打量了一下这个鹳鸟一般细高的孩子以后说道:你长得太瘦了,演起戏是会被观众嘘下台来的。”少年仍未失望,主动建议道:“这个好办,只要您给我100块钱一个月的薪水,我很快就会长胖的。”经理恼怒了——这个穷小子若不是白痴,就是来寻开心的,立时便发出逐客令,沮丧的安徒生只好离开。

舞蹈学校五月才招生,而安徒生手里的钱已所剩无几。经一位熟人介绍,他做了几天小工,又因为满口乡土口音而被人当作笑料,只好气愤地离开作坊。他流浪街头,茫然无措,突然想起在报上看到过意大利歌唱家西博尼教授在哥本哈根演出和开办歌唱学校的消息,于是便不顾一切地闯进了教授正高朋满座的家。好奇的宾客们被这个在哥本哈根孤身奋斗的少年吸引,何况,他的歌声的确展示着一颗热爱缪斯的心。大家纷纷解囊,安徒生终于如愿以偿,进入西博尼的歌唱学校。

然而幸运不会总跟着一个人,虽然安徒生勤奋超人,但一场大病损害了他的声音,学声乐已毫无希望。接下来的挫折使他发现,自己也缺少舞蹈和演戏的天份。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属于舞台。

4年离乡奋斗使安徒生深刻感受了这个更为广阔、充满悲欢离合的社会。在学校里,他阅读了莎翁、歌德等人的名著以及丹麦的古典作品,深深体验到写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他所要追求的“神灯”是什么了——那就是“文学”。只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气和一颗真诚易感的心灵,就一定能够攀上文学的顶峰。

1822年,几位评论家读到了一个叫《阿芙索尔》的剧本,这是一个冒失的年轻人送来的。剧本韵律不齐,有许多语法错误——当然,作者毫无修养是有目共睹的。不过且慢,这其中有许多火花真实地、生动地闪烁着,也许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可以给戏剧界带来点清澈的东西。于是剧本的作者,汉斯·安徒生被送进拉丁文学校深造,国家顾问古林先生为他申请了一笔皇家公费以支付用度。

17岁的安徒生高高瘦瘦,坐在低年级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对他来说可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们嘲笑他是乡下笨汉,因为他丝毫不懂上流社会的礼节,在他们眼里,他就是那只不受欢迎的“丑小鸭”;同时,那些繁复的拉丁文修饰语多么无聊:空洞的语言即使矫柔造作地装饰起来,也没有灵魂,而他必须背诵它们!

不过,经过考验和磨难,他总算在1828年通过了毕业考试。而且这几年中,他阅读了不少诗人和作家的作品,拜伦、海涅、司各特,他们才是真正的瑰宝啊!

在学校里,安徒生没有忘记他的创作,他的诗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发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大受好评。1829年,安徒生的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公演,听着观众的喝彩,年轻的剧作家滚滚泪下——十几年前,正是在同一家戏院中,他曾受到尖刻的鄙薄和否定,而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和欢呼。

“旅行就是生活”,安徒生这样说过。从1831年,安徒生开始了他第一次国外漫游,终其一生,他携着一把雨伞,一根手杖和简单的行囊访问了欧洲的所有国家,先后完成了《阿马格岛漫游记》、《幻想速写》、《旅行剪影》等作品,1835年,他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出版,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安徒生是诗人、剧作家、游记作者,他多才多艺,还剪得一手好剪纸。在纪念他的博物馆中,展出了他剪的各种图案,有挂在圣诞树上的舞蹈者,有各种花卉和动物,甚至大门上的门徽,也是他的人头剪纸。

但童话是安徒生一切创作中的皇冠。1835年,安徒生写信给女友说:“我要为下一代创作了。”从自己的童年体验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穷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认为,在诗歌的领域中,没有哪一样能像童话那样无限包容。童话,会给孩子们一点快乐、希望和教益吧?他开始用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创作。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话集问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婉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四篇童话。这些童话来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经历,“它们像‘种子’一样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细流、一束阳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们破土而出。”

从这一年起,每一个圣诞节都有一本新童话来到孩子们身边。他整整写了43年,直到生命结束共创作了168篇作品,那诗一般的语言、宛转曲折的情节,使他的童话在他生前就已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读物。“丑小鸭”、“坚定的锡兵”、“野天鹅”、“夜莺”……他赋与一切事物鲜活的灵魂,让它们歌唱。他把它们献给一切人——孩子们为那奇异动人的故事而神迷;成人则徘徊在他深深的人生哲思之间,流连不去。

安徒生的童话中不仅充满了奇异的梦幻般的火花,而且这位从苦难中生长起来的作家对劳动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划燃一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着圣诞夜的欢乐: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身上插着刀叉的烤鹅冒着热气蹒跚走来……可幻景一闪即逝,元旦的清晨,人们发现她已冻死街头。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同样的孩子赤足冬夜,安徒生没有办法解决这深刻的社会问题,只好带着深深的悲哀寄希望于天国。

安徒生晚年有一篇最长的童话《幸运的贝儿》颇具自传色彩。童话的主人公贝儿一生追求至美,追求充满美的艺术境界,当他成功的时刻,当观众们向他欢呼的时刻,当他心爱的女孩将花束向他抛来的时刻,“像索福克里斯在奥林匹亚竞技的时候一样,像多瓦先生在剧院里听到交响乐的时候一样……他心里的一根动脉管爆裂了。像闪电一般,他在这里的日子结束了——在人间的欢乐中,在完成了他对人间的任务以后,没有丝毫痛苦地结束了。他比成千上万的人都要幸运!”这正是安徒生自己一生的追求。

安徒生并不漂亮,而且并非出身名门,在女性面前,他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求学时,他生活在古林家人之间,古林先生的女儿,温柔美丽而又具有很深文学修养的露易莎·古林深入了年轻人的心头,他爱恋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鉴于以往与女性交往的几次失败,安徒生不再希望人们知道蕴于他心中的爱情,哪怕是一点痕迹。但炽烈真诚的感情是密封不住的,它在童话湿润的氛围中绽开,凝成了凄凉美丽的《海的女儿》。

在童话中,那位优美、高贵、智慧的王子就是露易莎的化身;而安徒生自己,则是远远望着他的海的女儿。美丽的小人鱼天真、善良、无私,她浓郁的爱情如此坚韧而纯净。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追求生命中那件最宝贵的东西——灵魂。这也正是安徒生艺术上的追求——永恒的、真挚的、人的灵魂。

命理先生和八年级下册作文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PDF版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