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语言艺术的相声有吗求有关语言艺术的相声词高分求高中写作文的素材相声文本对口相声反正话表演者:马季唐杰忠
甲: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
乙:对
甲:相声演员讲究的是说学逗唱,这相声演员啊!最擅长说长笑话,短笑话,俏皮话,反正话。
乙:这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啊
甲:相声演员啊,脑子得聪明。灵机一动马上通过嘴就要说出来,
乙:对对对对
甲:嘴皮子也要利索
乙:是啊
甲:像您这个
乙:我特别合适
甲:什么合适啊,这嘴唇,像鞋低子似的!
乙:有那么厚嘴唇子吗?
甲:像你这嘴说相声不合适,
乙:谁不合适啊,告诉你,脑袋聪明
甲:是啊
乙:嘴皮子利落,
甲:你啊
乙:说什么都行!
甲:你别吹,我当着个位老师和同许我来考考你,咱们来一段反正话
乙:什么叫做反正话呢?
甲:就是我说一句话,你把这句话翻过来再说一遍,能说上来就算你聪明!
乙:咱们可以试试
甲:说来就来,我的桌子
乙:。。。。。。
甲:我的桌子
乙:我的桌子
甲:唉,你怎么这么笨啊,我说我的桌子,你就要说我得子桌
乙:哦,我明白了
甲:明白啦!下面我们开始。从头说到脚!看你反映怎么样啊!
乙:没问题!
甲:我脑袋
乙:我呆脑,我呆头呆脑的啊!
甲:我脑门子,
乙:我没脑子!
甲:我眼眉
乙:我没眼!
甲:我眼珠
乙:我猪眼,不像话啊!
甲:我鼻子
乙:我子鼻
甲:我鼻梁子
乙:我量鼻子,我量他干吗啊!
甲:我觜!
乙:。。。。。。我咬你!
甲:咬我干什么啊!
乙:这一个字的怎么翻啊!
甲:那依您的意思呢?
乙:得说字儿多的
甲:哦,字多一点,好了!我觜里又牙
乙:我牙里又觜,我成妖怪了!你换的词儿行不行啊,
甲:不说这个啊?咱们报一回小说人物!
乙:哪不小说呢?
甲:咱们就报一回《西游记》里得人名。
乙:您来吧!
甲:我是唐三奘
乙:我是奘三唐
甲:我是猪八戒
乙:我是戒八猪
甲:我是沙和尚
乙:我是和尚三,我怎么又成三个和尚了!
甲:我是孙猴子
乙:我是猴孙子!你说点好的!
甲:点好的,咱俩逛逛花园,报报花名
乙:逛花园?那好啊
甲:可在逛花园之前我有一个要求,
乙:什么要求!
甲:速度要比刚才快一点另外要带上动作。
乙:带动作我会啊,是这样吗(参着甲,像恋人一样在舞台上走一圈)
甲:什么啊!我是说在逛花园的时候要用这两个手指头指着自己的鼻子,得美一点,得这样(动作),会吗?
乙:没问题,我这人最会美了!
甲:那咱们现在开始啊
乙:好
甲:我逛花园
乙:我花园逛
甲:我是牡丹花
乙:我是花牡丹
甲:我是芍药花
乙:我是花芍药
甲:我是茉莉花
乙:我是花茉莉
甲:我是狗尾巴花
乙:我是花尾巴狗
《对春联》(对对子)——李德钖张寿臣传本
甲要说你们艺人还真有点学问。
乙怎么看得出来呢?
甲我听你们这大鼓词挺文明,里边有不少学问呢。可相声就差点了!
乙你还别看不起我们艺人,你要真有学问,咱们连连句,怎么样?
甲噢,咱俩人在这儿对一回对子,那可不行!
乙怎么不行?
甲回头我出个上联,您对不上下联来,显着我窝您,我不落这个。
乙嘿!你准知道我对不上下联啊!
甲您比我年长,我要把您气个好歹的,这也不合适呀!
乙别说了!你不是怕我对不上下联吗?这么着,我出上联,您对下联,这回行了吧?
甲哎呀!这当然要比我出上联要保险。不过,您得告诉我,今天都准备出那几付上联?
乙干嘛?
甲我心里得有谱啊!
乙噢,你那意思得出常见的,常说的,我的上联要是“忠厚传家久”。
甲我这下联是“诗书继世长”。
乙我出上联“趁心生意源头活水”。
甲我对“得志经营锦上添花”。
乙“买卖兴隆通四海”。
甲“财源茂盛达三江”。
乙“本固枝荣”。
甲“根深叶茂”。
乙“上天言好事”。
甲“回官降吉祥”。怎么样,对答如流吧?
乙俗不可耐。就这个啊,两字。
甲合格。
乙不算!
甲白对了!
乙这都是街面上常见的,谁对不上来啊?咱得来点难的,深的,新鲜的。
甲来点新鲜的行,可你要胡编也不算!
乙我干嘛胡编哪!我也不拿绝句吓唬人,咱靠的是经多见广,胸有城府,对起来得有个意思。
甲那咱拉线瞧活,您就出题吧!
乙这一说你还真是“冰出于水寒于水”。
甲您放心,“青出于蓝胜于蓝”。
乙这是哪儿上的?
甲荀子《劝学篇》,这就叫信手拈来,恰当巧妙。
乙我这是“雅室何须大”。
甲我这是“花香不在多”。
乙“曾经沧海难为水”。
甲“除却巫山不是云”。
乙“春蚕到死丝方尽”。
甲“蜡炬成灰泪始干”。
乙“鲍鱼之肆迎面臭”。
甲“芝兰之室扑鼻香”。
乙谁香?
甲谁臭?
乙你哪点香?
甲我哪点也不臭。
乙我不是说你,你别杯弓蛇影。
甲我不怕你说,何必欲盖弥彰!
乙你这是拾毛栏的上河边——多余!(谐音)
甲你这是怀里揣马勺——盛心!
乙还对哪!
甲怎么样?
乙这是小试锋芒,你再听这上联,“如曼倩化身滑稽突梯开通民智"。
甲这怎么讲?
乙曼倩就是东方朔,是古代的乐人,滑稽善辩,我们说相声的就好比是东方朔的化身。所以是“如曼倩化身滑稽突梯开通民智”。
甲你听下联“似凫西再生慷慨高歌醒世金铎”。
乙这个下联好。
甲这是说你们这唱大鼓的,好比是木皮散人贾凫西,说唱故事,打动人心。所以是“似凫西再生慷慨高歌醒世金铎”。
乙有意思。咱来点雅俗共赏的。
甲对,要俗不伤雅。
乙那你听这个:“热面茶”。
甲我对“凉米汤”。
乙我这热面茶可烫嘴。
甲我这凉米汤可祛暑。
乙再听这个:“粳米粥”。
甲我对“嘎巴菜”。
乙怎么还有嘎巴莱啊!
甲“梗米粥”是北京的,我这“嘎巴莱”是天津卫的。
乙我这梗米粥可以放糖。
甲我这嘎巴莱可以搁辣椒糊。
乙嘿!你再听这个:“马牙枣”。
甲我对“羊角葱”。
乙“马吃马牙枣”。
甲“羊啃羊角葱”。咱别老在吃的上转!
乙那在节气上找找。“一夜连双岁”。
甲我对“五更分二年”。横批是“大年三十”这有什么哪!你有新鲜的吗?
乙你听这个:“十五月半月不半”。
甲怎么讲?
乙农历每月十五,虽然是一个月过了一半,可是你看月亮是园的,所以这叫“十五月半月不半”。
甲嗯。听这个:“二九年终年未终”。
乙怎么讲?
甲每年腊月三十是除夕,到二十九也就是年终了,可离三十还差一天,这叫“二九年终年未终”。
乙那要赶上腊月是小进呢?
甲……这不带小进!
乙听这个:“一夜五更半夜二更半”。
甲我对:“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中”。
乙“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甲“三年一润,五年再润,阴阳无错无差”。
乙行啊!
甲那还用说,这叫“虽不中而不远矣!”
乙瞧这酸劲。还有哪!
甲你拣好的说。
乙“一大天中日月明良月为朗”。
甲嚯!听着费解啊!
乙这才难对呢!
甲怎么?
乙这是拆字,一大不是念天吗?日月为明,良字加一个月字念朗。用这仨字组成一联对子是“一大天中日月明良月为朗”。
甲好!你听下联:“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乙怎么讲?
甲山石念岩,古木念枯,上此下木念柴,这就叫“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乙还真是合情合理,我这有天有日有月。
甲我这有山有石有木。这就叫“虽不中不远矣!”
乙又来啦!咱们拿北京地名说几副对子。
甲地名也能对对子?
乙那怎么不行?苏东坡说过:“天下无语不成对”。
甲那您说吧!
乙你听“四川营儿”,有这地名吧?
甲有,这怎么对啊!
乙那就看你对北京地名熟不熟了!
甲地名熟也不一定对得恰当啊,您上联“四川营儿”我对“陕西巷儿”。
乙“一尺大街”。
甲有这地方儿吗?
乙有,就在杨梅竹斜街西头。
甲我对“半截胡同”。
乙在哪儿?
甲菜市口。
乙嗯。听这个“镇江上坎儿”。
甲我对“苏州下坡儿”。
乙我这仨地名合起来是个对子上联,“四川营一尺大街镇江上坎”。
甲我这儿合起来是“陕西巷半截胡同苏州下坡”。
乙好。是个下联。你再听这个:“黑塔寺不见黑塔”。
甲“白云观没有白云”。
乙“八里庄儿何足八里?”。
甲“三家店儿岂止三家?”。
乙“蚕池口养蜂夹道未见吐丝酿蜜”。
甲“火把场喇嘛胡同怎能吹气冒烟”。
乙“小王庄上梨栈南市三不管”。
甲又改天津地名了。你听“大红桥前鼓楼西开咸水沽”。
乙行,行!真有两下子。
甲还有好的吗?
乙听这个“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甲我对“短长虫缠绕矮高粱”。
乙“汉瓦当文延年益寿”。
甲“周铜铸字富贵吉祥”。
乙“道旁麻叶舒青掌”。
甲“池内荷花攒粉拳”。
乙“道旁麻叶舒青掌,要甚要甚?”。
甲“池内荷花攒粉拳,打谁打谁?”。
乙“土城土环城成土”。
甲“金镜金熔镜竟金”。
乙“墨童磨墨墨溅墨童一馍墨”。
甲“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乙我这可有讲儿。
甲我也能解。
乙我这墨童是古代给念书的公子伴读的书童。墨童一手研墨,一手擎着白面馍正想吃呢,一不小心,墨溅出来了,白面馍变成黑煤球了。所以是“墨童磨墨墨溅墨童一馍墨”。
甲我这是梅香往火炉里添煤,煤里有爆煤,“叭!”爆起来的煤渣正崩到梅香的两道眼眉上,所以叫“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乙这要爆到眼珠里怎么办?
甲她戴着眼镜呢!这不能找真儿。
乙咱们这回,先解后对,我说一件事:我有个男孩,我叫他童子,他拿竹杆打落了院里梧桐树的桐子,他挺高兴。
甲你说这个干嘛?
乙这就是一个对子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落”。
甲我对下联也得先说个事。我这是我们街坊的一个小女孩儿,我管她叫丫头,她爱啃鸭子的头,可她又嫌咸。这就是你那对子的下联。“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咸”。
乙瞧这劲费的!
甲你把压箱子底的拿出来。
乙你再听这个:“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甲“水牛下水水漫水牛腰”。
乙“犬行雪地梅花五”。
甲“鸡踏霜桥竹叶三”。
乙“鸡犬过霜桥,梅花衬竹叶”。
甲“侯马行雪地,佛手配香橼”。
乙“厅前种竹先生笋”。
甲“庙后栽花长老枝”。
乙我能改字。
甲我也能改字。
乙我这笋不是竹笋,是损坏的损。
甲我这枝不是花枝,是知道的知。
乙怎么讲呢?
甲你先讲。
乙有一个教书的先生,他给人家教家馆,庭院里有儿棵嫩竹,先生老拿手晃悠它,一不留神,把人家的竹子损坏了!这么个“厅前种竹先生——损”。
甲那位先生这么手碎啊!我这是一座和尚庙,小和尚爱养花,就在庙后栽了一块花地,芳草如茵,多好啊,师兄把这事告诉长老,长老说,我已经知道了!这叫:“庙后栽花长老——知”。
乙这位长老倒好说话儿。“河内荷花和尚采去何人戴”。
甲“市上柿子师傅买去是谁吮。”。
乙吮啊!
甲喝糖罐儿嘛!你还有好的没有?
乙听这个,“"南大人向北征东讨西战”。
甲“春掌柜卖夏布秋收冬藏”。
乙我是东西南北。
甲我是春夏秋冬。
乙“学生看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甲这是怎么回事?
乙小孩数房檐上的瓦。
甲噢。我对“先生算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乙“北雁南飞双翅东西扇上下”。
甲“后车前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乙我是北雁往南飞。
甲我是后车走前辙。
乙我是双翅东西——
甲我是两轮左右——
乙我这扇上下——
甲我这走高低——高低即是上下,上下即是高低,这叫“虽不中不远矣!”
乙又来了!你先别得意,还有难的!“佛手献佛,佛伸佛手,佛拿佛手,佛喜爱佛手,佛夸佛手香"。
甲这是对子还是绕口令啊!
乙“绕口令”干嘛?这都有讲啊?
甲怎么个“佛手献佛”?
乙我说的这佛,是西藏来的喇嘛活佛,我这佛手是水果店里卖的那种佛手。活佛接过来一闻清香无比,挺喜爱,这叫“佛手献佛,佛伸佛手,佛拿佛手,佛喜爱佛手,佛夸佛手香"。
甲听下联。“鸡眼喂鸡,鸡睁鸡眼,鸡瞅鸡眼,鸡不吃鸡眼,鸡嫌鸡眼臭”。
乙你这有讲吗?
甲有啊!
乙你这鸡眼是鸡的眼睛吗?
甲拿鸡的眼睛喂鸡,那得多少只鸡啊!是修脚的修下来的鸡眼。
乙好嘛!
甲拿这种鸡眼喂,鸡能满意吗?鸡这一睁眼,看看有什么吃的,拿嘴一鹐,咳!臭的!这就叫“鸡眼喂鸡,鸡睁鸡眼,鸡瞅鸡眼,鸡不吃鸡眼,鸡嫌鸡眼臭”。
乙干脆,咱再来一副绝对,你要能对上来,我就服你。
甲我能对上来,就不算绝对!
乙你别少年气盛,听着,“朱门酒肉臭”。
甲“路有冻死骨”。这叫绝对啊!这是杜甫的诗。
乙我知道,咱就把这两句的意思用到现在说一副对子。
甲这可个别,您说上联:
乙“阔大爷,上饭庄,花天酒地,猜拳行令,得意,得意得很!”
甲我对“穷苦人,走河坝,愁眉苦脸,满腔悲愤,哎唷!哎唷!哎唷!”
乙这是干嘛?
甲扛大个!
戏剧与方言
甲做一个相声演员不容易,起码的条件得会说话。
乙这个条件容易,谁不会说话呀?
甲说话跟说话不同,一般人说话只要把内容表达出来,使对方领会了就行啦。
乙那么说相声呢?
甲就得用艺术语言。相声主要靠着语言表达。我们说的是北京话。
乙是呀。
甲可是外埠观众也听得懂,因为我们说的北京话,接近普通话,不是北京土话,是精练的北京话。经过了提炼,经过了加工,并且,经过了消毒!
乙消毒?
甲啊。
乙语言里有什么毒哇?
甲你不懂语言学,在一九五一年六月份《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纯洁和健康而奋斗》,既然有不纯洁和不健康的,就有有毒素的。
乙噢。
甲我们的话(对观众)您放心听,管保中不了毒!
乙中毒?那哪儿能啊?相声的台词儿语言得精练。
甲相声语言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而逻辑性强。
乙哎。
甲地道的北京上话说起来罗嗦,什么名词、副词、代名词、感叹词用得大多!
乙那您举一个例子,罗嗦的北京土话怎么说?
甲比如说,哥儿俩,住在一个院里,一个在东房住,一个在西房住,夜间都睡觉啦,忽然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两个人一问,一答,本来这点儿事讲几个字就能解决,要用北京土话能说得罗哩罗嗦一大堆!
乙那怎么说?
甲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哟嗬!”
乙“哟嗬?”
甲啊!先来感叹词。
乙好嘛。
甲“哟嗬!那屋‘光当’一下子,黑更(jing)半夜,这是谁出来啦?一声不言语,怪吓人的!”
乙嗬!这一大套。
甲回答的更罗嗦啦:“啊,是我,您哪,哥哥,您还没歇着哪(睡觉的意思)?我出来撒泡尿。没有外人,您歇您的吧,您甭害怕,您哪。”
乙这是比那个罗嗦。
甲这位还关照他哪:“黑更半夜的穿上点儿衣裳,要不然冻着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明儿一发烧就得感冒喽。”
乙嗬!
甲“不要紧的,哥哥,我这儿披着衣裳哪,撒完尿我赶紧就回去,您歇着您的吧,有什么话咱们明儿见吧,您哪。”
乙这够多少字啦?
甲三百多字。要用精练的北京话说这个事,把它分成四句话,甩十六个字。
乙一句话用四个字?
甲哎。
乙您说说。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啦。“这是谁呀?”
乙嗯,四个字。
甲回答也四个字。“是我您哪。”“你干吗去?”“我撒泡尿。”
乙嗯!这省事多啦。
甲还有比这省事的呢。
乙哪儿的话?
甲山东话。同是四句话用十二个字就行啦。
乙噢,三个字一句?
甲哎,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了一问:(学山东话)“这是谁?”
乙嗯,三个字。
甲回答也是三个字。(学山东话)“这是我。”“上哪去?”“上便所。”
乙这是比那省事。
甲嗯!还有比这省事的。
乙哪儿的话?
甲上海话,也是四句话。
乙用多少字?
甲八个字。
乙两个字一句。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上海话)“啥人?”“我呀。”“啥(事)体?”“撒尿。”
乙嘿!有意思,这真省事。
甲不,还有比这省事的哪。
乙哪儿的话?
甲河南话。
乙用几个字?
甲四个字。
乙一个字一句?
甲哎。
乙怎么说?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了一问:(学河南话)“谁?”“我。”“咋?”“溺!”
乙嗬,这也太省事啦!
甲不,还有比这省事的。
乙哪儿的话?
甲哑巴!
乙废话,哑巴不算,您说的是各地的方言。
甲是呀,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艺术。
乙对。
甲说相声就得用北京话。
乙那是,相声是北京的土产嘛。
甲哎,可是不归土产公司卖。
乙卖?这是地方剧的一种。
甲北京地方的戏曲,相声、单弦儿、京戏。
乙京戏,就带着地方名儿哪。
甲京戏的唱、念,除了有几个字上口,大部分是北京音,他不管剧中人是什么地方人,也得北京味儿,比如《空城计》——
乙主角儿是诸葛亮。
甲一念白是这味儿:“我把你这大胆的马谡哇,临行时,山人怎样嘱咐与你,叫你靠山近水,安营扎寨,怎么不听山人之言,偏偏在这山顶扎营,只恐街亭难保。”
乙嗯!是北京味儿。
甲本来诸葛亮不是北京人。
乙是呀,山东人。
甲山东诸城。山东人说话什么味儿?都这味儿:(学山东话)“喂!我说老张,你上哪儿去啦?”“哎!我上北边儿。”“你上北边儿干什么去啦?”“上北边儿那个地场找个人。你没事吗?咱一道去要吧。”
乙对!这是山东话。
甲你听京戏,一点儿山东味也没有。
乙那是怎么回事?
甲这么唱就不好啦:诸葛亮坐大帐,拿起令箭一派将(学山东话):“我说马稷哪去啦?”
乙对!
甲(学山东话)“马谡听令。”“是。”
乙噢!也这味儿?
甲(学山东话)“叫你去镇守街亭,你可敢去呀?”“丞相你说什么?不是镇守街亭吗?小意思,没大关系,告诉你说吧,交给我你就X(左贝右青)好儿吧!”“马谡我告诉你说,那街亭虽小关系重大!街亭要是一丢,咱们大家全都玩儿完啦!”
乙这像话吗?
甲京戏没有这样唱的。
乙这样唱就不能叫京戏啦。
甲是呀,它不管剧中人是山东的、山西的,全得北京味儿。
乙是呀,剧中人也有山西人哪。
甲啊!关云长就是山西人,在京戏上出现就一点儿山西味儿也没有,比如唱《古城会》——
乙关公戏。
甲唱〔吹腔〕:“叫马童,你与爷忙把路引,大摇大摆走进了古城。”
乙对,完全是京字京味儿。
甲念白也是这样:“马童,抬刀备马。”
乙有劲!
甲可是山西人说话没有这么硬。山西话好听。
乙山西话什么味儿?
甲山西活这味儿:(学山西话)“老王!你上哪儿啦?工作很好吧?没有事到我家去吃饭吧。”
乙对,是这味儿。
甲京戏演关云长要这味儿也不行啊。
乙怎么?
甲关云长一叫板这味儿:(学山西话)“马童,抬刀备马,咱们一块儿走吧。”
乙嗐!京戏没有这样唱的。
甲地方戏都有地方色彩和方言。
乙对。
甲北方的地方戏,北方人都听得懂。
乙南方的地方戏呢?
甲那得看他用什么话演啦,要是用官话演,北方人就听得懂,用纯方言演戏,北方人就听不懂。我在上海时候有几种戏,我就听不懂。
乙怎么?你不懂上海活?
甲我刚到上海的时候净误会。
乙怎么?
甲人家说话我不懂啊,到理发馆去刮脸洗头,敢情名词不一样。
乙刮脸怎么说?
甲修面。(学上海话)讲上海话,修面。
乙“修面”。洗头啊?
甲你一听就得害怕,叫“汰(音近似打)头”。
乙(误会汰为打)打头?
甲哎!洗什么东西都说汰。咱们说洗一洗,上海话说汰一汰。
乙洗什么东西都叫打?
甲啊。
乙比如说洗洗手绢儿?
甲(学上海话)“汰汰绢头。”
乙嗯?
甲“汰汰绢头。”
乙嗯。洗洗大褂儿?
甲(学上海话)“汰汰长衫。”
乙(没听清)打?……
甲“长衫。”
乙嗯。洗洗袜子?
甲(学上海话)“汰汰袜(音近似麻)子。”
乙嗯?
甲“汰汰袜子!”北方人麻子一听就得跑!
乙怎么?
甲要打麻子啦!
乙听着是像。
甲我在上海的时候,到理发馆去刮脸,因为把话听误会啦,闹了一个笑话儿。
乙怎么?
甲我到理发馆,“你给我(指自己脸)刮刮。”
乙你干吗比划呀?
甲我怕他听不懂我的话。
乙结果呢?
甲人家乐啦!(学上海话)“好格,侬坐下来。”
乙嗯?
甲我说,“我是在屋里呀?”(学上海话)“勿是,是要侬坐下来!”
乙什么话?
甲让我坐下。
乙这话是不好懂。
甲是呀,我坐下他给我刮脸,刮完脸他指着我的脑袋问我:(学上海话)“喏!依汰一汰好吗?”
乙(惊愣)怎么,要打你?
甲我想解放后不准打人啦,(怀疑地)怎么刮刮脸还得打我一顿?”
乙你可以问问他呀。
甲我问啦。我说:“你是就打我一个呀,是来这里的客人都打呀?”
乙他说什么?
甲(学上海话)“一样格,通通汰格。”
乙骨文啊!通通打?
甲我一想通通全打,咱也别给破坏这制度哇!
乙啊?
甲(无可奈何地)打吧!
乙打……
甲给我洗头、吹风,完了拿过镜子一照:“好啦呀!”
乙好啦?
甲我说,你怎么不打我啦?(学上海话)“汰过啦。”
乙打过啦?
甲(迟疑)我怎么一点不疼呀?(向乙)你说这个误会多可笑哇!
乙不懂方言是得误会。
甲这还不要紧,这只是生活中的问题。若是在工作中产生误会,那不知要多大的损失呀。
乙是呀,那可糟糕啦。
甲中国人说的话,中国人听不懂。
乙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甲这是因为中国地大人多,旧中国的经济落后和长时期的封建割据,交通不便,所以才有这个现象。
乙嗯。
甲现在好啦,中国空前的统一了,经济繁荣啦,交通也便利啦。山南海北的人能在一个岗位上工作。
乙那也不行啊,说话彼此不懂怎么办呢?
甲所以现在提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呀,为了汉字将来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现在提倡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话。将来大家都学会了普通话就好啦。现在广播电台上说的这种话,就是普通话,这又好听,又好学。
乙将来要是都说普通话那可好啦。要不然都说方言多困难哪!你说话我不懂,我说话你不懂。
甲是呀,过去我看地方戏我就有这样感觉,越剧多好哇?
乙是好哇。
甲你听不懂词也是没意思。
乙哎,到北方来的越剧团我听得懂啊。
甲到北方来的越剧团已经不完全是绍兴方言啦。有的用官话啦。
乙官话。
甲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
乙噢。
甲要用绍兴方言唱,你就听不懂啦。
乙是吗?
甲我唱几句你听是什么词儿。
乙好!你唱唱。
甲你听着啊:(用绍兴方言唱)“天花传布快如飞,传到东来传到西,空气之中能散布,一经染到便难医。”你说我唱的是什么?
乙我不知道。
甲你为什么不知道?
乙我……我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甲因为你不懂绍兴方言。
乙哎,对啦。
甲还有一种苏州的曲艺,叫弹词。
乙弹词我知道哇。
甲你不懂苏州话,唱词就很难懂。
乙你唱几句试试。
甲咱们这儿北方人多,我要唱,我得先用普通话把词儿介绍一下。
乙对。
甲我学两句《林冲发配》。请大家注意!您要有日记本儿,最好是您把它写下来。
乙啊?听相声还得记录?
甲(对观众)能记录的尽量记录,听完了以后咱们分组讨论。
乙啊?这又不是听报告,没必要讨论!
甲噢!(对观众)那听完以后就自由活动吧。
乙这不是废话吗。
甲我唱林冲发配,刚一出东京那两句。
乙什么词儿?
甲“可恨高俅用毒谋,害得我披枷带锁配沧州。”北京人学苏州话还很费劲,口型都得变了才像苏州音。
乙好!你唱唱。
甲(学唱弹词)“可恨高俅,”
乙(听见不是“俅”字,忙问)哎,俅字儿?
甲(讲苏州话)不是,俅。(继续唱)“用毒谋,”
乙谋哇?
甲(全用苏州话)不是,谋,“害得我披枷带锁配沧州。”
乙州哇?
甲(全句用苏州话)不是,州!
乙嗬!可真费劲。
甲北方人学苏州话难,苏州人学北方话不难。
乙是吗?
甲弹词演员都会说普通话。他们表演的时候有苏白,有京白,他们念的京白就是普通话。
乙噢,那么唱呢?
甲唱,是用苏州方言,地方色彩嘛。你要唱京戏用苏州话念白,准不好听。
乙人说苏州话好听啊。
甲那说的是苏州人讲话好听,不是说用苏州话唱京戏。
乙噢。
甲苏州人说话是好听。有一回我在路上走,旁边儿有两个女同志说话儿,我一听是苏州话,真好听!
乙你学学怎么说的?
甲(用苏州活)“你到啥地方去?”“大马路白相白相。”“到我此地来吃饭好呀?”“我勿去格。”
乙是好听。
甲可是要用苏州话唱京戏念白准不好听。
乙是吗?
甲比如唱《朱砂痣》。
乙老生戏。
甲老生叫板有这么一句道白:““丫鬓掌灯,观看娇娘。”这句词儿用北京话说没有
相声文本对口相声反正话表演者:马季唐杰忠
甲: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
乙:对
甲:相声演员讲究的是说学逗唱,这相声演员啊!最擅长说长笑话,短笑话,俏皮话,反正话。
乙:这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啊
甲:相声演员啊,脑子得聪明。灵机一动马上通过嘴就要说出来,
乙:对对对对
甲:嘴皮子也要利索
乙:是啊
甲:像您这个
乙:我特别合适
甲:什么合适啊,这嘴唇,像鞋低子似的!
乙:有那么厚嘴唇子吗?
甲:像你这嘴说相声不合适,
乙:谁不合适啊,告诉你,脑袋聪明
甲:是啊
乙:嘴皮子利落,
甲:你啊
乙:说什么都行!
甲:你别吹,我当着个位老师和同许我来考考你,咱们来一段反正话
乙:什么叫做反正话呢?
甲:就是我说一句话,你把这句话翻过来再说一遍,能说上来就算你聪明!
乙:咱们可以试试
甲:说来就来,我的桌子
乙:。。。。。。
甲:我的桌子
乙:我的桌子
甲:唉,你怎么这么笨啊,我说我的桌子,你就要说我得子桌
乙:哦,我明白了
甲:明白啦!下面我们开始。从头说到脚!看你反映怎么样啊!
乙:没问题!
甲:我脑袋
乙:我呆脑,我呆头呆脑的啊!
甲:我脑门子,
乙:我没脑子!
甲:我眼眉
乙:我没眼!
甲:我眼珠
乙:我猪眼,不像话啊!
甲:我鼻子
乙:我子鼻
甲:我鼻梁子
乙:我量鼻子,我量他干吗啊!
甲:我觜!
乙:。。。。。。我咬你!
甲:咬我干什么啊!
乙:这一个字的怎么翻啊!
甲:那依您的意思呢?
乙:得说字儿多的
甲:哦,字多一点,好了!我觜里又牙
乙:我牙里又觜,我成妖怪了!你换的词儿行不行啊,
甲:不说这个啊?咱们报一回小说人物!
乙:哪不小说呢?
甲:咱们就报一回《西游记》里得人名。
乙:您来吧!
甲:我是唐三奘
乙:我是奘三唐
甲:我是猪八戒
乙:我是戒八猪
甲:我是沙和尚
乙:我是和尚三,我怎么又成三个和尚了!
甲:我是孙猴子
乙:我是猴孙子!你说点好的!
甲:点好的,咱俩逛逛花园,报报花名
乙:逛花园?那好啊
甲:可在逛花园之前我有一个要求,
乙:什么要求!
甲:速度要比刚才快一点另外要带上动作。
乙:带动作我会啊,是这样吗(参着甲,像恋人一样在舞台上走一圈)
甲:什么啊!我是说在逛花园的时候要用这两个手指头指着自己的鼻子,得美一点,得这样(动作),会吗?
乙:没问题,我这人最会美了!
甲:那咱们现在开始啊
乙:好
甲:我逛花园
乙:我花园逛
甲:我是牡丹花
乙:我是花牡丹
甲:我是芍药花
乙:我是花芍药
甲:我是茉莉花
乙:我是花茉莉
甲:我是狗尾巴花
乙:我是花尾巴狗
《对春联》(对对子)——李德钖张寿臣传本
甲要说你们艺人还真有点学问。
乙怎么看得出来呢?
甲我听你们这大鼓词挺文明,里边有不少学问呢。可相声就差点了!
乙你还别看不起我们艺人,你要真有学问,咱们连连句,怎么样?
甲噢,咱俩人在这儿对一回对子,那可不行!
乙怎么不行?
甲回头我出个上联,您对不上下联来,显着我窝您,我不落这个。
乙嘿!你准知道我对不上下联啊!
甲您比我年长,我要把您气个好歹的,这也不合适呀!
乙别说了!你不是怕我对不上下联吗?这么着,我出上联,您对下联,这回行了吧?
甲哎呀!这当然要比我出上联要保险。不过,您得告诉我,今天都准备出那几付上联?
乙干嘛?
甲我心里得有谱啊!
乙噢,你那意思得出常见的,常说的,我的上联要是“忠厚传家久”。
甲我这下联是“诗书继世长”。
乙我出上联“趁心生意源头活水”。
甲我对“得志经营锦上添花”。
乙“买卖兴隆通四海”。
甲“财源茂盛达三江”。
乙“本固枝荣”。
甲“根深叶茂”。
乙“上天言好事”。
甲“回官降吉祥”。怎么样,对答如流吧?
乙俗不可耐。就这个啊,两字。
甲合格。
乙不算!
甲白对了!
乙这都是街面上常见的,谁对不上来啊?咱得来点难的,深的,新鲜的。
甲来点新鲜的行,可你要胡编也不算!
乙我干嘛胡编哪!我也不拿绝句吓唬人,咱靠的是经多见广,胸有城府,对起来得有个意思。
甲那咱拉线瞧活,您就出题吧!
乙这一说你还真是“冰出于水寒于水”。
甲您放心,“青出于蓝胜于蓝”。
乙这是哪儿上的?
甲荀子《劝学篇》,这就叫信手拈来,恰当巧妙。
乙我这是“雅室何须大”。
甲我这是“花香不在多”。
乙“曾经沧海难为水”。
甲“除却巫山不是云”。
乙“春蚕到死丝方尽”。
甲“蜡炬成灰泪始干”。
乙“鲍鱼之肆迎面臭”。
甲“芝兰之室扑鼻香”。
乙谁香?
甲谁臭?
乙你哪点香?
甲我哪点也不臭。
乙我不是说你,你别杯弓蛇影。
甲我不怕你说,何必欲盖弥彰!
乙你这是拾毛栏的上河边——多余!(谐音)
甲你这是怀里揣马勺——盛心!
乙还对哪!
甲怎么样?
乙这是小试锋芒,你再听这上联,“如曼倩化身滑稽突梯开通民智"。
甲这怎么讲?
乙曼倩就是东方朔,是古代的乐人,滑稽善辩,我们说相声的就好比是东方朔的化身。所以是“如曼倩化身滑稽突梯开通民智”。
甲你听下联“似凫西再生慷慨高歌醒世金铎”。
乙这个下联好。
甲这是说你们这唱大鼓的,好比是木皮散人贾凫西,说唱故事,打动人心。所以是“似凫西再生慷慨高歌醒世金铎”。
乙有意思。咱来点雅俗共赏的。
甲对,要俗不伤雅。
乙那你听这个:“热面茶”。
甲我对“凉米汤”。
乙我这热面茶可烫嘴。
甲我这凉米汤可祛暑。
乙再听这个:“粳米粥”。
甲我对“嘎巴菜”。
乙怎么还有嘎巴莱啊!
甲“梗米粥”是北京的,我这“嘎巴莱”是天津卫的。
乙我这梗米粥可以放糖。
甲我这嘎巴莱可以搁辣椒糊。
乙嘿!你再听这个:“马牙枣”。
甲我对“羊角葱”。
乙“马吃马牙枣”。
甲“羊啃羊角葱”。咱别老在吃的上转!
乙那在节气上找找。“一夜连双岁”。
甲我对“五更分二年”。横批是“大年三十”这有什么哪!你有新鲜的吗?
乙你听这个:“十五月半月不半”。
甲怎么讲?
乙农历每月十五,虽然是一个月过了一半,可是你看月亮是园的,所以这叫“十五月半月不半”。
甲嗯。听这个:“二九年终年未终”。
乙怎么讲?
甲每年腊月三十是除夕,到二十九也就是年终了,可离三十还差一天,这叫“二九年终年未终”。
乙那要赶上腊月是小进呢?
甲……这不带小进!
乙听这个:“一夜五更半夜二更半”。
甲我对:“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中”。
乙“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甲“三年一润,五年再润,阴阳无错无差”。
乙行啊!
甲那还用说,这叫“虽不中而不远矣!”
乙瞧这酸劲。还有哪!
甲你拣好的说。
乙“一大天中日月明良月为朗”。
甲嚯!听着费解啊!
乙这才难对呢!
甲怎么?
乙这是拆字,一大不是念天吗?日月为明,良字加一个月字念朗。用这仨字组成一联对子是“一大天中日月明良月为朗”。
甲好!你听下联:“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乙怎么讲?
甲山石念岩,古木念枯,上此下木念柴,这就叫“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乙还真是合情合理,我这有天有日有月。
甲我这有山有石有木。这就叫“虽不中不远矣!”
乙又来啦!咱们拿北京地名说几副对子。
甲地名也能对对子?
乙那怎么不行?苏东坡说过:“天下无语不成对”。
甲那您说吧!
乙你听“四川营儿”,有这地名吧?
甲有,这怎么对啊!
乙那就看你对北京地名熟不熟了!
甲地名熟也不一定对得恰当啊,您上联“四川营儿”我对“陕西巷儿”。
乙“一尺大街”。
甲有这地方儿吗?
乙有,就在杨梅竹斜街西头。
甲我对“半截胡同”。
乙在哪儿?
甲菜市口。
乙嗯。听这个“镇江上坎儿”。
甲我对“苏州下坡儿”。
乙我这仨地名合起来是个对子上联,“四川营一尺大街镇江上坎”。
甲我这儿合起来是“陕西巷半截胡同苏州下坡”。
乙好。是个下联。你再听这个:“黑塔寺不见黑塔”。
甲“白云观没有白云”。
乙“八里庄儿何足八里?”。
甲“三家店儿岂止三家?”。
乙“蚕池口养蜂夹道未见吐丝酿蜜”。
甲“火把场喇嘛胡同怎能吹气冒烟”。
乙“小王庄上梨栈南市三不管”。
甲又改天津地名了。你听“大红桥前鼓楼西开咸水沽”。
乙行,行!真有两下子。
甲还有好的吗?
乙听这个“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甲我对“短长虫缠绕矮高粱”。
乙“汉瓦当文延年益寿”。
甲“周铜铸字富贵吉祥”。
乙“道旁麻叶舒青掌”。
甲“池内荷花攒粉拳”。
乙“道旁麻叶舒青掌,要甚要甚?”。
甲“池内荷花攒粉拳,打谁打谁?”。
乙“土城土环城成土”。
甲“金镜金熔镜竟金”。
乙“墨童磨墨墨溅墨童一馍墨”。
甲“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乙我这可有讲儿。
甲我也能解。
乙我这墨童是古代给念书的公子伴读的书童。墨童一手研墨,一手擎着白面馍正想吃呢,一不小心,墨溅出来了,白面馍变成黑煤球了。所以是“墨童磨墨墨溅墨童一馍墨”。
甲我这是梅香往火炉里添煤,煤里有爆煤,“叭!”爆起来的煤渣正崩到梅香的两道眼眉上,所以叫“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乙这要爆到眼珠里怎么办?
甲她戴着眼镜呢!这不能找真儿。
乙咱们这回,先解后对,我说一件事:我有个男孩,我叫他童子,他拿竹杆打落了院里梧桐树的桐子,他挺高兴。
甲你说这个干嘛?
乙这就是一个对子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落”。
甲我对下联也得先说个事。我这是我们街坊的一个小女孩儿,我管她叫丫头,她爱啃鸭子的头,可她又嫌咸。这就是你那对子的下联。“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咸”。
乙瞧这劲费的!
甲你把压箱子底的拿出来。
乙你再听这个:“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甲“水牛下水水漫水牛腰”。
乙“犬行雪地梅花五”。
甲“鸡踏霜桥竹叶三”。
乙“鸡犬过霜桥,梅花衬竹叶”。
甲“侯马行雪地,佛手配香橼”。
乙“厅前种竹先生笋”。
甲“庙后栽花长老枝”。
乙我能改字。
甲我也能改字。
乙我这笋不是竹笋,是损坏的损。
甲我这枝不是花枝,是知道的知。
乙怎么讲呢?
甲你先讲。
乙有一个教书的先生,他给人家教家馆,庭院里有儿棵嫩竹,先生老拿手晃悠它,一不留神,把人家的竹子损坏了!这么个“厅前种竹先生——损”。
甲那位先生这么手碎啊!我这是一座和尚庙,小和尚爱养花,就在庙后栽了一块花地,芳草如茵,多好啊,师兄把这事告诉长老,长老说,我已经知道了!这叫:“庙后栽花长老——知”。
乙这位长老倒好说话儿。“河内荷花和尚采去何人戴”。
甲“市上柿子师傅买去是谁吮。”。
乙吮啊!
甲喝糖罐儿嘛!你还有好的没有?
乙听这个,“"南大人向北征东讨西战”。
甲“春掌柜卖夏布秋收冬藏”。
乙我是东西南北。
甲我是春夏秋冬。
乙“学生看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甲这是怎么回事?
乙小孩数房檐上的瓦。
甲噢。我对“先生算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乙“北雁南飞双翅东西扇上下”。
甲“后车前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乙我是北雁往南飞。
甲我是后车走前辙。
乙我是双翅东西——
甲我是两轮左右——
乙我这扇上下——
甲我这走高低——高低即是上下,上下即是高低,这叫“虽不中不远矣!”
乙又来了!你先别得意,还有难的!“佛手献佛,佛伸佛手,佛拿佛手,佛喜爱佛手,佛夸佛手香"。
甲这是对子还是绕口令啊!
乙“绕口令”干嘛?这都有讲啊?
甲怎么个“佛手献佛”?
乙我说的这佛,是西藏来的喇嘛活佛,我这佛手是水果店里卖的那种佛手。活佛接过来一闻清香无比,挺喜爱,这叫“佛手献佛,佛伸佛手,佛拿佛手,佛喜爱佛手,佛夸佛手香"。
甲听下联。“鸡眼喂鸡,鸡睁鸡眼,鸡瞅鸡眼,鸡不吃鸡眼,鸡嫌鸡眼臭”。
乙你这有讲吗?
甲有啊!
乙你这鸡眼是鸡的眼睛吗?
甲拿鸡的眼睛喂鸡,那得多少只鸡啊!是修脚的修下来的鸡眼。
乙好嘛!
甲拿这种鸡眼喂,鸡能满意吗?鸡这一睁眼,看看有什么吃的,拿嘴一鹐,咳!臭的!这就叫“鸡眼喂鸡,鸡睁鸡眼,鸡瞅鸡眼,鸡不吃鸡眼,鸡嫌鸡眼臭”。
乙干脆,咱再来一副绝对,你要能对上来,我就服你。
甲我能对上来,就不算绝对!
乙你别少年气盛,听着,“朱门酒肉臭”。
甲“路有冻死骨”。这叫绝对啊!这是杜甫的诗。
乙我知道,咱就把这两句的意思用到现在说一副对子。
甲这可个别,您说上联:
乙“阔大爷,上饭庄,花天酒地,猜拳行令,得意,得意得很!”
甲我对“穷苦人,走河坝,愁眉苦脸,满腔悲愤,哎唷!哎唷!哎唷!”
乙这是干嘛?
甲扛大个!
戏剧与方言
甲做一个相声演员不容易,起码的条件得会说话。
乙这个条件容易,谁不会说话呀?
甲说话跟说话不同,一般人说话只要把内容表达出来,使对方领会了就行啦。
乙那么说相声呢?
甲就得用艺术语言。相声主要靠着语言表达。我们说的是北京话。
乙是呀。
甲可是外埠观众也听得懂,因为我们说的北京话,接近普通话,不是北京土话,是精练的北京话。经过了提炼,经过了加工,并且,经过了消毒!
乙消毒?
甲啊。
乙语言里有什么毒哇?
甲你不懂语言学,在一九五一年六月份《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纯洁和健康而奋斗》,既然有不纯洁和不健康的,就有有毒素的。
乙噢。
甲我们的话(对观众)您放心听,管保中不了毒!
乙中毒?那哪儿能啊?相声的台词儿语言得精练。
甲相声语言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而逻辑性强。
乙哎。
甲地道的北京上话说起来罗嗦,什么名词、副词、代名词、感叹词用得大多!
乙那您举一个例子,罗嗦的北京土话怎么说?
甲比如说,哥儿俩,住在一个院里,一个在东房住,一个在西房住,夜间都睡觉啦,忽然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两个人一问,一答,本来这点儿事讲几个字就能解决,要用北京土话能说得罗哩罗嗦一大堆!
乙那怎么说?
甲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哟嗬!”
乙“哟嗬?”
甲啊!先来感叹词。
乙好嘛。
甲“哟嗬!那屋‘光当’一下子,黑更(jing)半夜,这是谁出来啦?一声不言语,怪吓人的!”
乙嗬!这一大套。
甲回答的更罗嗦啦:“啊,是我,您哪,哥哥,您还没歇着哪(睡觉的意思)?我出来撒泡尿。没有外人,您歇您的吧,您甭害怕,您哪。”
乙这是比那个罗嗦。
甲这位还关照他哪:“黑更半夜的穿上点儿衣裳,要不然冻着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明儿一发烧就得感冒喽。”
乙嗬!
甲“不要紧的,哥哥,我这儿披着衣裳哪,撒完尿我赶紧就回去,您歇着您的吧,有什么话咱们明儿见吧,您哪。”
乙这够多少字啦?
甲三百多字。要用精练的北京话说这个事,把它分成四句话,甩十六个字。
乙一句话用四个字?
甲哎。
乙您说说。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啦。“这是谁呀?”
乙嗯,四个字。
甲回答也四个字。“是我您哪。”“你干吗去?”“我撒泡尿。”
乙嗯!这省事多啦。
甲还有比这省事的呢。
乙哪儿的话?
甲山东话。同是四句话用十二个字就行啦。
乙噢,三个字一句?
甲哎,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了一问:(学山东话)“这是谁?”
乙嗯,三个字。
甲回答也是三个字。(学山东话)“这是我。”“上哪去?”“上便所。”
乙这是比那省事。
甲嗯!还有比这省事的。
乙哪儿的话?
甲上海话,也是四句话。
乙用多少字?
甲八个字。
乙两个字一句。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上海话)“啥人?”“我呀。”“啥(事)体?”“撒尿。”
乙嘿!有意思,这真省事。
甲不,还有比这省事的哪。
乙哪儿的话?
甲河南话。
乙用几个字?
甲四个字。
乙一个字一句?
甲哎。
乙怎么说?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了一问:(学河南话)“谁?”“我。”“咋?”“溺!”
乙嗬,这也太省事啦!
甲不,还有比这省事的。
乙哪儿的话?
甲哑巴!
乙废话,哑巴不算,您说的是各地的方言。
甲是呀,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艺术。
乙对。
甲说相声就得用北京话。
乙那是,相声是北京的土产嘛。
甲哎,可是不归土产公司卖。
乙卖?这是地方剧的一种。
甲北京地方的戏曲,相声、单弦儿、京戏。
乙京戏,就带着地方名儿哪。
甲京戏的唱、念,除了有几个字上口,大部分是北京音,他不管剧中人是什么地方人,也得北京味儿,比如《空城计》——
乙主角儿是诸葛亮。
甲一念白是这味儿:“我把你这大胆的马谡哇,临行时,山人怎样嘱咐与你,叫你靠山近水,安营扎寨,怎么不听山人之言,偏偏在这山顶扎营,只恐街亭难保。”
乙嗯!是北京味儿。
甲本来诸葛亮不是北京人。
乙是呀,山东人。
甲山东诸城。山东人说话什么味儿?都这味儿:(学山东话)“喂!我说老张,你上哪儿去啦?”“哎!我上北边儿。”“你上北边儿干什么去啦?”“上北边儿那个地场找个人。你没事吗?咱一道去要吧。”
乙对!这是山东话。
甲你听京戏,一点儿山东味也没有。
乙那是怎么回事?
甲这么唱就不好啦:诸葛亮坐大帐,拿起令箭一派将(学山东话):“我说马稷哪去啦?”
乙对!
甲(学山东话)“马谡听令。”“是。”
乙噢!也这味儿?
甲(学山东话)“叫你去镇守街亭,你可敢去呀?”“丞相你说什么?不是镇守街亭吗?小意思,没大关系,告诉你说吧,交给我你就X(左贝右青)好儿吧!”“马谡我告诉你说,那街亭虽小关系重大!街亭要是一丢,咱们大家全都玩儿完啦!”
乙这像话吗?
甲京戏没有这样唱的。
乙这样唱就不能叫京戏啦。
甲是呀,它不管剧中人是山东的、山西的,全得北京味儿。
乙是呀,剧中人也有山西人哪。
甲啊!关云长就是山西人,在京戏上出现就一点儿山西味儿也没有,比如唱《古城会》——
乙关公戏。
甲唱〔吹腔〕:“叫马童,你与爷忙把路引,大摇大摆走进了古城。”
乙对,完全是京字京味儿。
甲念白也是这样:“马童,抬刀备马。”
乙有劲!
甲可是山西人说话没有这么硬。山西话好听。
乙山西话什么味儿?
甲山西活这味儿:(学山西话)“老王!你上哪儿啦?工作很好吧?没有事到我家去吃饭吧。”
乙对,是这味儿。
甲京戏演关云长要这味儿也不行啊。
乙怎么?
甲关云长一叫板这味儿:(学山西话)“马童,抬刀备马,咱们一块儿走吧。”
乙嗐!京戏没有这样唱的。
甲地方戏都有地方色彩和方言。
乙对。
甲北方的地方戏,北方人都听得懂。
乙南方的地方戏呢?
甲那得看他用什么话演啦,要是用官话演,北方人就听得懂,用纯方言演戏,北方人就听不懂。我在上海时候有几种戏,我就听不懂。
乙怎么?你不懂上海活?
甲我刚到上海的时候净误会。
乙怎么?
甲人家说话我不懂啊,到理发馆去刮脸洗头,敢情名词不一样。
乙刮脸怎么说?
甲修面。(学上海话)讲上海话,修面。
乙“修面”。洗头啊?
甲你一听就得害怕,叫“汰(音近似打)头”。
乙(误会汰为打)打头?
甲哎!洗什么东西都说汰。咱们说洗一洗,上海话说汰一汰。
乙洗什么东西都叫打?
甲啊。
乙比如说洗洗手绢儿?
甲(学上海话)“汰汰绢头。”
乙嗯?
甲“汰汰绢头。”
乙嗯。洗洗大褂儿?
甲(学上海话)“汰汰长衫。”
乙(没听清)打?……
甲“长衫。”
乙嗯。洗洗袜子?
甲(学上海话)“汰汰袜(音近似麻)子。”
乙嗯?
甲“汰汰袜子!”北方人麻子一听就得跑!
乙怎么?
甲要打麻子啦!
乙听着是像。
甲我在上海的时候,到理发馆去刮脸,因为把话听误会啦,闹了一个笑话儿。
乙怎么?
甲我到理发馆,“你给我(指自己脸)刮刮。”
乙你干吗比划呀?
甲我怕他听不懂我的话。
乙结果呢?
甲人家乐啦!(学上海话)“好格,侬坐下来。”
乙嗯?
甲我说,“我是在屋里呀?”(学上海话)“勿是,是要侬坐下来!”
乙什么话?
甲让我坐下。
乙这话是不好懂。
甲是呀,我坐下他给我刮脸,刮完脸他指着我的脑袋问我:(学上海话)“喏!依汰一汰好吗?”
乙(惊愣)怎么,要打你?
甲我想解放后不准打人啦,(怀疑地)怎么刮刮脸还得打我一顿?”
乙你可以问问他呀。
甲我问啦。我说:“你是就打我一个呀,是来这里的客人都打呀?”
乙他说什么?
甲(学上海话)“一样格,通通汰格。”
乙骨文啊!通通打?
甲我一想通通全打,咱也别给破坏这制度哇!
乙啊?
甲(无可奈何地)打吧!
乙打……
甲给我洗头、吹风,完了拿过镜子一照:“好啦呀!”
乙好啦?
甲我说,你怎么不打我啦?(学上海话)“汰过啦。”
乙打过啦?
甲(迟疑)我怎么一点不疼呀?(向乙)你说这个误会多可笑哇!
乙不懂方言是得误会。
甲这还不要紧,这只是生活中的问题。若是在工作中产生误会,那不知要多大的损失呀。
乙是呀,那可糟糕啦。
甲中国人说的话,中国人听不懂。
乙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甲这是因为中国地大人多,旧中国的经济落后和长时期的封建割据,交通不便,所以才有这个现象。
乙嗯。
甲现在好啦,中国空前的统一了,经济繁荣啦,交通也便利啦。山南海北的人能在一个岗位上工作。
乙那也不行啊,说话彼此不懂怎么办呢?
甲所以现在提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呀,为了汉字将来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现在提倡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话。将来大家都学会了普通话就好啦。现在广播电台上说的这种话,就是普通话,这又好听,又好学。
乙将来要是都说普通话那可好啦。要不然都说方言多困难哪!你说话我不懂,我说话你不懂。
甲是呀,过去我看地方戏我就有这样感觉,越剧多好哇?
乙是好哇。
甲你听不懂词也是没意思。
乙哎,到北方来的越剧团我听得懂啊。
甲到北方来的越剧团已经不完全是绍兴方言啦。有的用官话啦。
乙官话。
甲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
乙噢。
甲要用绍兴方言唱,你就听不懂啦。
乙是吗?
甲我唱几句你听是什么词儿。
乙好!你唱唱。
甲你听着啊:(用绍兴方言唱)“天花传布快如飞,传到东来传到西,空气之中能散布,一经染到便难医。”你说我唱的是什么?
乙我不知道。
甲你为什么不知道?
乙我……我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甲因为你不懂绍兴方言。
乙哎,对啦。
甲还有一种苏州的曲艺,叫弹词。
乙弹词我知道哇。
甲你不懂苏州话,唱词就很难懂。
乙你唱几句试试。
甲咱们这儿北方人多,我要唱,我得先用普通话把词儿介绍一下。
乙对。
甲我学两句《林冲发配》。请大家注意!您要有日记本儿,最好是您把它写下来。
乙啊?听相声还得记录?
甲(对观众)能记录的尽量记录,听完了以后咱们分组讨论。
乙啊?这又不是听报告,没必要讨论!
甲噢!(对观众)那听完以后就自由活动吧。
乙这不是废话吗。
甲我唱林冲发配,刚一出东京那两句。
乙什么词儿?
甲“可恨高俅用毒谋,害得我披枷带锁配沧州。”北京人学苏州话还很费劲,口型都得变了才像苏州音。
乙好!你唱唱。
甲(学唱弹词)“可恨高俅,”
乙(听见不是“俅”字,忙问)哎,俅字儿?
甲(讲苏州话)不是,俅。(继续唱)“用毒谋,”
乙谋哇?
甲(全用苏州话)不是,谋,“害得我披枷带锁配沧州。”
乙州哇?
甲(全句用苏州话)不是,州!
乙嗬!可真费劲。
甲北方人学苏州话难,苏州人学北方话不难。
乙是吗?
甲弹词演员都会说普通话。他们表演的时候有苏白,有京白,他们念的京白就是普通话。
乙噢,那么唱呢?
甲唱,是用苏州方言,地方色彩嘛。你要唱京戏用苏州话念白,准不好听。
乙人说苏州话好听啊。
甲那说的是苏州人讲话好听,不是说用苏州话唱京戏。
乙噢。
甲苏州人说话是好听。有一回我在路上走,旁边儿有两个女同志说话儿,我一听是苏州话,真好听!
乙你学学怎么说的?
甲(用苏州活)“你到啥地方去?”“大马路白相白相。”“到我此地来吃饭好呀?”“我勿去格。”
乙是好听。
甲可是要用苏州话唱京戏念白准不好听。
乙是吗?
甲比如唱《朱砂痣》。
乙老生戏。
甲老生叫板有这么一句道白:““丫鬓掌灯,观看娇娘。”这句词儿用北京话说没有
霍去病“马踏匈奴”
西汉时,匈奴常侵犯边境,人民生活不得安宁。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将军霍去病率800精骑,直冲敌营,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公元前121年,他两次率军西征,阵斩敌酋数名。公元前119年,他又率兵北征,驱敌2000里,对匈奴进行了大清剿。霍去病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度过了戎马一生。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曾亲自下令为他建造一座豪华府第,但是直到建造完工,霍去病也没去看一眼,他气概豪迈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为纪念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汉武帝在他墓前竖起一尊石像,象征他为国建勋的精神。
梅兰芳蓄须明志
1941年12月,日本进攻香港。困在这孤岛上的梅兰芳预感到局势紧迫,情绪很不好。他想:如果日本人占领香港,我岂不又成了他们拉拢的重点了吗?于是,他不再刮脸了。不几天,他就留起了小胡子。
日军占领香港后,日军司令酒井见到梅兰芳,套近乎说:“我们有20多年没见了,您还记得我吗?我在日本使馆当过武官,看过您的戏。”梅兰芳没有回答。酒井又惊讶地说:“您怎么留胡须了?您还应该演戏呀!”梅兰芳说:“我年纪老了,已经失去了舞台条件,应该退休了。”酒井明知道梅兰芳是在拒绝为日本宣传,但也不便发作,只好让人把他送了回去。
由于几年不登台,梅兰芳一家和他的剧团没有收入,生活十分困难,香港住所房价又太贵。1942年,他返回了上海,可仍然闭门不出,拒绝演出。有一次,大汉奸褚民谊来找梅兰芳,请他为“庆祝大东亚战争胜利”作巡回演出。梅兰芳反唇相讥说:“听说您喜欢玩票,会唱花脸戏。您率团去演出,比我可强多了,何必非我不可呢?”又有一次,日本华北方面军头日要派汉奸朱复昌“请”梅兰芳出面讲几句话。梅兰芳听说后,与家人商量,决定采取自伤身体的办法,让医生给自己打了3次伤寒预防针,发起了高烧,一连几天不退。日本人听说后仍不相信,派军医来检查,果然发现梅兰芳得了伤寒,高烧42度。他们这才放弃原来的打算。梅兰芳在八年抗战中,身处逆境,始终拒绝为敌伪演出,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茅以升的爱国心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就是他主持
建造的。他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更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1919年,茅以升23岁,他就成了美国匹兹堡加里基……
1、一个青年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见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与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大声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是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走到了你这儿来。”
于是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什么,扛着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河后,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
感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句话给人不无裨益。在无际大师的开导下,青年终于知道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道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放弃人生道路上遭遇的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等,让自己轻装前进。
2、地狱里,一大群人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却因为勺太长而够不到自己的嘴,就这样人人只能望汤兴叹,愁眉苦脸;天堂里,一大群人也是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虽然勺柄也长,但大家都舀起汤来喂对方,这样就都高高兴兴地喝到了汤。
感悟: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也就是关爱自己。
3、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吕梁瀑布。它从高处倾泻下来,水声訇訇。这时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那位老者可能是轻生,就急忙叫一名弟子去救他。可瞬间那老者竟又重现在百步之外。他白发飘飘边走边唱,神形潇洒。孔子赶上他,虚心请教:请告诉我,你有什么秘诀可以对付这样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漩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
感悟:和整体协调,跟整体移动。这真是对“随波逐流”的全新认识。
4、古时有个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结果居然中了个探花。
感悟: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5、从前,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了一支送葬的队伍。其中一个顿时心烦意乱,心想:真是晦气死了,这次考试肯定无望了。而另一个见到黑漆漆的棺材,却笑逐颜开,心里念叨着:“棺材,棺材(官才),这次我肯定回高中的。”结果果然是前一位名落孙山,后一位金榜题名。
感悟:良好的心境有利无弊。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情好,阳光才明媚;心境好,人生才流畅。
6、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地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感悟:故事中的弟弟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则是哥哥,因为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人生之旅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应当知道,在前进的大道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平了道路。
7、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他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感悟: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或达到一个奋斗目标,除了不懈地追求、积极地进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付出辛苦的汗水以外,还要注意拼搏的方式或手段即“方向”问题。找准方向,就会事半功倍,轻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找错方向或根本不辨方向,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与成功失之交臂。
8、有个叫理查•派迪的赛车运动员,当他第一天赛完车后,抑制不住兴奋地向母亲报告了比赛的结果。“妈,”他冲进家门叫道,“有35辆赛车参加了比赛,我得了第二名。”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妈妈,”理查抗议道,“有这么多的车参加比赛,我第一次跑就得了第二,这样的成绩难道不算很好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称霸赛车界。他成为赛车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手,他创造的多项记录至今还无人打破。
感悟:“理查,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的后面”这句话一直激励着理查•派迪跑在最前面。如果你渴望更大的成功,那么就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什么高不可攀,没有什么不可超越。无数事实都说明,你确立的目标越高,你最后的收获就越大。我们时时也拿理查母亲的话暗示自己吧:用不着跑在任何人的后面!
9、在北美阿拉斯加的茫茫荒原上,生长着一种老鼠,以植被为生,繁殖力极强。但当种群繁殖过盛以致会对植被造成严重危害的时候,其中一部分成员的皮毛就会自动变成鲜亮耀眼的黄色,以吸引天敌捕食的目光;倘若天敌使鼠群减少到适当的数量,老鼠们便会成群结队地奔向山崖,相拥相携,投海自尽。
同时,这块土地上还养育着一种狐狸,以鼠为生,是这里老鼠的天敌,但它们对老鼠的捕食也并非无所节制,当鼠群减少、狐群增加而严重威胁鼠群繁衍的时候,狐狸们便会采取行动,限制种群的发展:一部分成员会聚集在一起,疯狂地、不间歇地舞蹈,夜以继日,直至力竭气绝而死。
感悟:老鼠和狐狸的行为应该赢得我们人类真正的理解、同情、尊重和敬意。由于自身的原因,我们人类之间要达到理解、同情和尊重甚至难乎其难,遑论对自然界及动物界。人类曾为自己远离自然界的进化而荣耀,曾为自己成为这个星球上绽开的最灿烂最美丽的精神花朵而自得,更为自己以理性的铁蹄征服自然而豪情万丈。在上述动物的行为面前,我们人类应该感到汗颜和愧怍,应该有罪恶感,应该反躬自省。作为自然界的创造物,人应该融入自然、适应自然,而不应该破坏自然、违背自然。
10、一个猎人说:“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地缩短,母狼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急时,会在草木茂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但人一旦爬上坡顶,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掉了。我击毙了母狼,又在一堆干骆驼粪中找到了两只小狼。我才恍然大悟,那只母狼是为了保护它的幼崽,爬坡延迟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并用全力向相反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一生。
感悟:平时我们只知道狼凶残无比,今天读了这则材料方知母狼的智慧。母狼的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让我们汗颜。
11、从前有三个兄弟,他们很想知道自己的命运,于是去求教智者。听了他们的来意后,智者问到:“据说在遥远的天竺国的大国寺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假如让你们去取,你们会怎么做呢?”
大哥说:“我生性淡泊,在我眼里,夜明珠不过是一颗普通的珠子,我不会前往。”
二弟拍着胸脯说:“不管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一定会把夜明珠取回来。”
三弟则愁眉苦脸地说:“去天竺路途遥远,险象环生,恐怕还没取到夜明珠,就没命了。”
听完他们的回答,智者微笑着说:“你们的命运已经很清楚了。大哥生性淡泊,不求名利,将来自然难以荣华富贵,但在淡泊之中也会得到许多人的帮助与照顾;二弟性格坚定果断,意志刚强,不具困难,可能会前途无量,也许会成大器;三弟性格优柔懦弱,凡事犹豫不决,命中注定难成大事。”
感悟:“性格决定命运。”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决定我们命运的也许并非知识技能的高低、身体健康与否。健康的心态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个人情绪稳定、乐观、充满自信,善于与人相处、合作,往往能够更成功地应付生活的荣辱浮沉,也就更容易成才和发展。
12、屠龙子丢失了马以后才修马厩,人们都说晚了。屠龙子说:“折断了肱骨而学医,也不算晚啊。从前齐桓公、晋文公都是先伤了国,而后归国又成为五霸。越王勾践隐居在会稽山,而后灭了吴王成为盟主;孙膑受了膑刑,而后成为齐国的军师,威震天下。他们处在逃奔困厄的时候,谁不说他们应该和枯根落叶一块腐烂在土壤中呢?然而一旦光辉焕然显赫,人们敬仰他们如天上的星辰。七月的干旱,使得禾苗不生长了,但还可以割去而指望它的自生之苗;倘若认为晚了,就抛弃它,那么田地很快就会荒芜。”数月后,屠龙子的马跑了回来,人们都佩服他的远见卓识。
感悟:屠龙子是智者,在于他深知生活之道: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然而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强者一生,皆有挫折,然其能成大事,皆因善于提前准备,并能把握机会。
13、一天夜里,有两个人走在寒冷的风雪中,途中遇到一个倒在地上,无法行走的路人,路人哀求两个人救救他。可是,前面的路还很漫长,自身体力已有些不支,又辨不清方向。若搭救这个路人,不是等于给自己增加了负担,把自己推向绝境吗?于是,两个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其中一个人甩掉路人,径自向前走去;另一个则背起了陌生的路人,艰难的向前行进。最终结伴而行的这两个人,一路上则相互取暖,一起辨别方向,最终走出了困境;而那个独自行走的人却被风雪和黑夜吞噬了。
感悟:这则故事阐释了善待异己的基本精神。的确,现实生活中,你认为他是处处跟你作对的异己,实际上他却是你的知己;你认为他是眼中的沙粒,他却是蚌体内的珍珠。只是他在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处理事物的观点和方法上与我们“另类”,常常和我们产生分歧,我们应该发现他,容纳他,善待他。
14、日本北海道出产一种味道珍奇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其他几家捕捞鳗鱼的渔户,无论如何处置捕捞到的鳗鱼,回岸后都全是死的。由于鲜活的鳗鱼价格要比死亡的鳗鱼几乎贵出一倍以上,所以没几年工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同样的营生,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老渔民在临终之时,把秘诀传授给了儿子。原来,老渔民使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舱的鳗鱼中,放进几条叫狗鱼的杂鱼。鳗鱼与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出名的“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舱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反而倒把满满一舱死气沉沉的鳗鱼全给激活了。
感悟:许多的人都把对手视为心腹大患,是异己,是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马上除之而后快。其实只要反过来仔细一想,便会发现拥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反而倒是一种福分,一种造化。因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会让你时刻有种危机四伏的感觉,会激发起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
15、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同样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后导致庸碌无为。一个群体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因为相互的依赖和潜移默化而丧失活力,丧失生机。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你便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就只有等着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
1987年,75位偌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的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测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感悟:习惯是人们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用自己的毅力与恒心来约束自己。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我们应该把幼儿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发扬光大。在幼儿时期形成的良好习惯(或品德),现在你还剩下多少呢?
16、春兰与海尔一样都是国内企业的先锋,他们与其他企业相比有更多国际竞争的经验。海尔面对WTO变革了组织制度,以数字化的姿态迎接数字化的国内企业。已经进行了产权改革的春兰面对WTO的挑战,以灵活机动的新制度迎战国外的竞争。海尔与春兰都在革命。如果我们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企业是改革以后的第二代。那么,我们可以看出,21世纪的现在,海尔、春兰这些上一代的英雄正领导着中国企业向第三代突破。
感悟: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也充满了艰辛。改革要不怕阻力。任何改革的成功,都要以不少的牺牲为代价。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宽容"素材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
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
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这是何等的气度与胸怀!宽容的可贵不只在于对同类的认同,更在于对异类的尊重。——这也是大家风范的一个标志。宽容有三种境界,可以养鱼为喻:最初级的境界是玻璃缸赏鱼,只让它在一定的范围存在和活动;中等境界是池塘养鱼,因地就利,因势利导,水肥鱼跃,鱼张水活,相互利用;最高境界则是江海生鱼,千形万类,任其自生,海阔天高,任其自游,由此也就成就了海的博大和丰富。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业。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狠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
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漫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